

转一个朋友奔驰ML400到极越01的感受
ML400到极越01的感受
ruozhuzz
200浏览/2023-11-17 19:50/发布于 上海
+关注
极越01开了将近1000公里了,我应该是上海最早一批车主,来聊聊感受,给车友一个参考。之所以和ML400比,是因为我之前开的2015年买的ML400,八年时间也带我走了全国很多地方。从价位上说,这两款车没啥可比性,但也确实感到了一种代际的变化。
一、驾驶感受,选择极越的很重要原因
极越这个车最让我意外的是其驾驶感受。其实,自从电车普及以来,驾驶感受越来越少人提了。可能是我比较传统吧,我看车还是非常注重驾驶感受的。因为驾驶感受体现了一辆车的底盘和调教素质。之所以是一辆车,首先要能驾驶。作为一个迟迟没有脱离油车的人,对电车最大的抗拒感就是市面上没几辆驾驶感受好的电车。非要说就是零百加速。我一直很怀疑,驾驶感受做不好的车厂是在认真做汽车。我甚至一度认为国内的新能源车厂卷错了路,就是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东西真没啥技术含量。如果大家不是朝着认真做一台好车,就是车上搞彩电沙发,确实能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但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汽车产品。
驾驶感受是一个很综合的感觉,底盘的韧性、车身的刚性、方向的指向性等等。电车比油车天然加速好,如果就看零百加速,那所有的电车都优秀。实际上并不是。我很喜欢ML400就是虽然奔驰感觉比较肉,不如宝马运动,但其驾驶感受是很好的,开起来很有信心。所以,这些年虽然也偶尔去看一些新能源,但总觉的开起来差点意思。
不过极越的驾驶感受很让我意外。其底盘调教非常符合我的偏好。让人有一种驾驶的欲望。我感觉应该也和电车结构有关,电池较重且在底部,整体车身重心更好控制。总之,试驾了极越之后让人觉得这东西确实是个正经车厂,也对驾驶有点追求的人做的。一句话,极越是个好车。
二、选购过程
驾驶感受是我看中极越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让我觉得他们认真做车了。但特斯拉驾驶感受也不错。可惜特斯拉太小了。虽然我开车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但我还是偏爱一定的空间。作为奔驰老客户,原本是计划把ML400换成GLS,可GLS有点过大,上海开起来略有点不方便。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在豪华性有提升,没发现实质性变化。看电车比较热闹,就琢磨着尝试一下新东西。大不了二十多万,试错成本可以接受。
极越外车身不算很大,但车内空间做的很好。我身高180,习惯靠后一些驾驶。驾驶位调整和ML400一样习惯后,后排腿部空间居然近乎一样。这一点开始完全没想到。这可能也是电车的优势,结构简单容易扩大内部空间。后排左右窗户间横向比ML400略小三四厘米。这个宽度基本就达到我的需求了。不像特斯拉,两个人坐着几乎要肩并肩了。
最后选了白外白内的Max版本,加了舒享包,预定送的选装基金正好。后来为了快点提车听了销售建议换了大轮毂。因为我挂大牌,所以不用等极越过了上海的新能源地标。唯一可惜的是,如果不是那两天正在出差,我很可能成为上海第一个提车的。
之所以选了低配,主要是因为作为第一次开电车的,还是心里没底。我琢磨着要是开着不行,卖了少损失点。那就还去换个GLS得了。
三、实际使用感受 – 非常超出预期
电车普及很久了,我也试过一些,电车的加速好、使用成本低这些都了解了。所以没啥值得再说了。简单说几点之前没意识到的。
首先是极越这款车所谓的智能配置是真挺智能的。全车基本都可以语音控制,而且非常准确快速。我以前觉得用按键也麻烦不到哪里去,语音这个多此一举。但实际上用下来,确实是由奢入俭难。很随意的一个命令,省了欠一下身子去操控。可以让人保持很慵懒的状态,舒服。
其次必须要大力表扬的是极越的PPA。目前可以试用,但这玩意真是值得花钱买的。最早我一直认为自动驾驶是个噱头。但极越这个在上海完全可用。第一次用是晚上车况少,我从沪嘉高速、匝道转中环直到上中西路下匝道,又走了一段上中西路居然全程没接管。确实也有点胆大,但真的是非常流畅,包括主动变道、超车、跟车都很好。我提车两天后去浦东机场接太太,一路中环开回徐汇,她没有意识到是在自动驾驶。这个就很说明问题。还有就是拥堵路段,手搭在方向盘上,很悠闲,心态也好了。打开车窗点支烟,让车自己走吗。我也试过朋友的蔚来等新势力所谓的智能驾驶,那些感觉就是一个玩具。所以原本对极越PPA也没报太大希望,但这两周下来,极越这个PPA让我看到了完全自动驾驶的期望了。我比较疑惑的一点是,极越的自动驾驶据说是百度的阿波罗衍生的,为什么其他也用了阿波罗方案的没有做到这种程度。这个是什么原因?
还有就是车内的配置。怎么说呢,这东西看怎么比。现在市场太卷了,放几年前谁能想到20万出头能买这种配置。按摩座椅、通风加热、napa的材质。实事求是说单看配置确实吊打了我的老ML400。这可能就是时代进步的红利吧。
四、希望更好
作为中年人确实太忙了。这些年很少逛论坛和加入什么车友会了。我记得几年前刚提ML400时候,也就喜欢了半天。反正就是换了部豪华一点的车。但极越我还真特意开出去溜了溜车河,感受了一下。似乎青春又回来了。
智能车的功能真的很有意思。有点像当年从诺基亚手机换到iPhone,总想探索点什么出来。我也进了一个车主群,认识了极越负责产品的贾工和负责工程的王工。我很认同他们的一个理念,软件定义汽车。硬件是死的,软件是灵活的。以前买辆车,如果什么功能不满意,只能等换代。但极越这款车,大部分是软件定义的,就让车主对未来很有期待。可以改进的地方能改、可以增强的地方增强。极越的智能化硬件应该还有很多发挥区间。我个人比较期待据说明年初更新的轻图模式的PPA,这样应该有机会推广到更多地方。PPA现在只开通了上海太遗憾了。希望能比特斯拉在美国做的更出色。
最后说一点感慨。真没想到这些年国产的汽车做的这么好了。我本身是学机械的,大学毕业前在一汽实习。那时候真的是全面落后。所以后来我并没有从事机械行业。没想到20年的时光,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我一直很喜欢奔驰,但看了极越,突然感觉国产车完全有机会超越这些品牌了。抽点时间写个帖子,确实是希望更多人实际体会和了解一下极越,这完全是和传统汽车不同的物种。机器人?
遗憾,我现在最遗憾当时没选高配。开了将近1000公里后对极越和电车完全放心了。早知道这样当时应该选高配了。Max版本的底盘感受只能说不比带了空气悬挂的老ML400差,但也不算好太多。高配的CDC减震确实明显感觉比ML400的悬挂更好。何况还多了一个电机和大电池。Max的动力够用,但车这东西永远不嫌弃动力足。高配的车灵动性更好。自己还是有点保守了。
照片就懒得放了。网上多的是。也没啥好对比的,两款车内饰之类的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东西。大屏幕这东西,开始以为没啥用,用上了都丢不掉。随手写点自身的感受,给车友们做参考吧。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