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选择飞凡F7
今天的主角--飞凡F7,流畅的车身线条、优雅的外观、丰富的配置,以及合适的价格,都让人觉得它的性价比非常高以至于想买。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F7这台车的各方面表现。
● 动态
我购买的这台车是进阶版。有别于其他品牌的车型,F7在驾驶性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逻辑——
按照以往的习惯,一般的电动车在动力输出(驾驶模式)上都会分为ECO、Normal、Sport等,实际上调整的是油门(加速踏板)和动力的关系。而F7在动力响应上则支持无极调节,可以随意地调整到自己喜欢的动力输出,可能在中间的一两段小调整对体感的影响不大,但如果脚下功夫比较细腻,还是能感受得到差别的。
同时F7的动力还拥有自适应模式,在该模式下,动力的输出会随着车速和踩踏速度发生变化。简单点说,当你需要急加速时,加速踏板踩快些,那么相应的动力就会输出更多。
除此之外,F7还拥有能量回收的无极调整,让驾驶员能够更好的调整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状态,并且能量回收同样拥有一个自适应的模式。
还有F7具有类似“主动刹车”的效果,在应对一些前车并入并出的场景时是比较难处理的,很考验标定团队的能力。然而F7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了,应对常见的车辆并入并出,制动力的介入和退出都不会出现明显的段落感或突兀感,感受很舒服。
实事求是的说,飞凡F7拥有在这个价位上顶尖的底盘动态舒适体验。日常驾驶过程中,无论是通过沥青路、水泥路、接缝路、起伏路,还是破损路、泥巴路、碎石路、减速带等等都化解得相当得优秀。减震行程适中,不容易出现触底。
总之,我觉得F7的舒适性体验甚至能够越级与50万级别的车型一较高下。
而和底盘舒适性搭配相得益彰的部分,尤其是对于路面噪音的控制,真的相当优秀。其中一部分功劳属于这4条255/45 R19的米其林PS EV轮胎,另一部分则归功于它的底盘隔音系统。有且仅有在通过一切特定的接缝路面时,能听到比较清晰的轮胎拍打声,其余的冲击声、路噪声、常见大颗粒沥青路面下的轰隆声,都被压制得相当安静。
另外F7对外部噪音的隔绝,例如风噪等,也做得比较不错。它前后都采用了双层夹胶玻璃,虽然是无框车门,但在高速100kph巡航时并没有听到明显的漏风声,密封做得相当好。常见的隧道行驶并且伴随着重型卡车的场景,以及嘈杂的市中心地区,F7都能给我非常好的隔音表现,虽然在这部分上不及路噪控制那么惊艳,但绝对也是同级别数一数二的存在。
而优秀的底盘舒适性,F7就能给到驾驶员以及乘客一个相当棒的家用体验——如果你是对这两部分更为在乎的消费者,直接冲就完事了。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些小瑕疵等待处理:在经过一些高频振动路面时,会发现压耳声比较明显,这种压耳感可能主要来源于中后排部分,或许是采用了类似凯迪拉克的主动降噪技术,当然,这只算是小问题,不阻碍F7成为同级别表现几乎最优秀的车型。
● 静态
静态部分F7给我的感受也是很不错的。5米长的车身注定了它不会缺内部空间,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很充裕。而电动车由于电池包在底盘下面,对乘员仓多少都会有些侵占,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地板过高的情况,但F7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尤其是后排,无论是坐垫的长度、柔软度、支撑性、倾斜度等,都能给我很好的体验,同时不错的大腿前部支撑也让我在长时间乘坐时得到较为舒适的体验。
飞凡将F7的这套乘坐系统定义为“巴赫座舱”,当然这套座椅是需要选装的,但除了后排之外,我觉得前排的这两张座椅还是有缺陷和改进空间的。
首先是腰托,我个人喜欢臀点比较靠下的乘坐感受,而F7的腰托在最小状态下依然有点顶,所以我屁股后面是没法贴到的;其次是靠背,除了我的后腰能得到支撑外,肩胛骨部分以及往上都没能得到承托。这两点让我对这套“巴赫座舱”的体验不是特别好,但好在海绵的填充足够厚,并且支撑足够好,柔软度不错,同时还支持前后排座椅的通风和加热以及前排座椅8种模式的按摩,这些能让我在长时间驾驶的过程中得到一些缓解。
另外在这种大横屏的HMI交互上,有且仅有中控屏的左下角部分可以轻松点击到,其余部分都需要我后背离开靠背后才能点击。这点在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屏幕电动车上都是普遍现象,车企仿佛更希望你使用语音来进行交互,而忽略了这种最基础的人机触控交互。不过好在F7的语音交互可用性还不错,无论是识别精准度还是反馈速度都较好,挽回了一点分数。
总结
我给F7的定义是:“一台具有相当优秀成熟度和完成度的中大型掀背家用轿车”.
结合它的售价来看,是具有相当高性价比的产品,适合对于静谧性和舒适性有比较高要求的客户群体,同时不错的动力感受和顺滑的体验,相信也能让你不会后悔提车。而由于上述的优点太过惊艳,所以哪怕是操控上有缺陷,也不阻碍我认为F7是目前这个价位上最接近于完美的家用电动车。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