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每日一问之智能座舱篇
下面借用一下设计hub的小米座舱专利图来讨论。其实su7座舱设计如同其外形设计一样,都是围绕“运动化”的驾驶感设计。
如果说tesla简洁的内饰是为了减少人车交互一切让位于fsd。那么su7的座舱则是反其道行之。多了非常多的物理按键。
图1 是su7的中控T字台,不同于其他怀档车型简化换挡区的设计,su7虽然是怀档,但是在传统运动相关换挡区做了非常多的和运动有关的物理按键,结合方向盘类似保时捷sport cono的驾驶模式和弹射控制,可以非常好的在跑山,赛道会是直线加速等多样运动场景选择合适的车辆设置。此外,su7还可以搭配中控屏下hub组件,发挥16.8亿种数字驾驶模式的组合设置。

然后为了配合这样的驾驶员为中心的设计,su7可以说有同级别电动轿车中最好的视野。这一点开过老日系运动车型和taycan的都有体会,驾驶员可以对路面有很好的把握,方便操控极限的探索。图二可以看出,su7的中控屏和其他所有驾驶元素的设计都围绕了驾驶员设计,甚至中控屏的尺寸和位置都做出了一定的牺牲。

小米的设计概念图里专门有一个中控换挡区的特写,可见这个区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图三中,可以通过物理旋钮有质感的操作悬挂,空调控制等等。这些需要驾驶员分心的东西都可以免去触屏和二级菜单操作,一键完成。而且这种物理按键会让驾驶员更享受驾驶的乐趣。类似于传统手动挡的物理交互快乐。

配合图4中的充满战斗感的翻转屏,hud和物理hub,可以说su7在驾驶性的仪式感这件事情上把氛围拉满了。
最后可以看下这些座舱设计的布局的分布和可见可及性。

可以看到座舱设计遵循驾驶相关重要性层次和便利性,一切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说tesla 理想等车型尝试在智能化时代把驾驶员从驾驶中解放,而su7就是反其道行之,利用智能化对悬挂底盘esp动力分配等的智能调节,构建了多达2^16次方种驾驶模式,是一台以驾驶性能为智能化核心的车辆。
虽然不知道这种设计在当今原来越不倾向于自己开车的时代是否受欢迎,但是作为性能爱好者,我个人还是乐见这种智能化座舱设计的。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