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员序程
2024-02-29

满分U越感|极越01是我唯一的选择

新出行社区 · 文章

虽然极越01问题不少,虽然很多竞品车型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极越01是我目前唯一的选择。

颜值

作为一名公认的帅哥(商场的销售们可以证明...)颜值是我购物的第一要素。有很多车型都有争议性,爱的爱死,恨的恨死。比如,极氪001,阿维塔11/12,智己LS6。极越01却是少有的跟蔚来ET5T一样几乎没有争议的好看。不亏为是能获得设计大奖的。尤其是侧面,前后比例相当协调, 极具运动感。作为一辆SUV,我认为极越01几乎是最完美的比例设计。

内饰

如果说外在颜值就如同着衣的美女,那内饰就好比没穿衣服的.. 作为一个科幻迷和Asimov的读者,极越01的这套内饰我只能说从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止不住的流哈喇子。好家伙,这身子,哦不,这内饰怎能叫人不爱?简洁,明快,前沿,科幻,不油腻,不简陋,不千篇一律,不落入俗套。这么说吧,每次上车我都有一种不便细说的快感~~~

U型方向盘

方向盘是内饰的灵魂,是我最常抚摸的地方。可以这么说,极越01的U型方向盘是让我第一眼看见就无法自拔,欲罢不能。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个U型方向盘,极越01的内饰在我心中的排位至少低两个档次。

应该没人会觉得极越01的U型方向盘不漂亮,不炫酷的。但是应该有很多人会质疑这货还能好好开车吗?尤其是众多车评人,对U型方向盘嗤之以鼻。作为单日可自驾800公里以上的老驾驶爱好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极越01的U型方向盘完全没有问题。但是需要一点门槛,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完全适应。以下是几点我想说明的:

  1. 直线开车包括左右变道完全不需要适应,跟普通圆形方向盘没有任何差别。
  2. 大幅度转弯或者变道时,可能需要双手操作,跟普通方向盘有些区别。但因为这种场景本身速度较慢,所以几乎不会有太大影响。
  3. 停车揉库时,影响要大些。因为涉及到来回戳方向盘,无法像普通方向盘一样随意拿捏盘符。但前期可以让Simo帮忙自动泊入。虽然慢些,但是Simo泊入车位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4. 为什么车评人普遍反感U型方向盘?因为他们跟你我普通消费者不同,他们需要经常换车开。任何跟普通车型不同的设计对他们来说都是对习惯的打击,自然不受他们待见。尤其是方向盘,这种车上最常接触的东西更是如此。但是注意,我们普通消费者跟他们完全不同。我们可能只有1到2两车,所以很容易上手和适应。我在自己的油车传统方向盘和极越的U型方向盘之间切换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你只有一辆极越01,那更不会有什么问题。
  5. 极越01的U型方向盘跟智己的谁好?我的观点是手感和整体设计上极越好。但质感和按键体验上智己好。

放一张我油车的方向盘。可以发现,方向盘是我选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毕竟每天都要摸的,就跟选老婆一样的道理...

01U型方向盘唯一的问题其实是4个触摸式按键。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其实触摸式按键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触摸体验并不好。当iPhone发布的时候,人们认为滑动屏幕真好。但其实并不是iPhne才有的屏幕滑动。之前就有。但是之前是电阻屏,体验非常不好。极越的问题出在触摸成功率和反馈上。U型方向盘已经比圆形方向盘好太多了。但是依然不完美。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你想颠覆传统的时候,不光是形式上,而是要体验上。打破一个人的习惯很难的,除非变化得到的好处更多。新版Model3上也是触摸按键,但是体验好很多。触发很容易,且震动反馈明显用了类似手机的线性马达。震动干脆,有力。而极越上的还想是传统的转子马达。不过,目前我经过2个月的训练。左手已经完全不成问题,按转向灯的成功率超过95%,而且习惯之后其实比传统转向杆更轻松。右手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由于转向灯是经常按的的。所以很快就能训练好。但是右手的雨刮,尤其是大灯就很恼火。因为经常不按,所以肌肉记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遇到需要按的时候,常常没有反应。原因是位置没按对。

极越其实是知道他们的问题的。其实从一开始,极越的想法就是不想让用户去按。就跟备用换挡机构的想法一样。屏幕换挡很方便,完全不需要备用换挡机构。极越目前是变道完成之后会自动取消转向灯,不需要按第二次(很多人认为这个所有的电子档杆都是这样。其实不是,电子档杆比如宝马,只能在大幅度转向后才会自动取消. 普通变道下并不能)。1.4的版本会更新为通过视觉AI判断转向意图后自动打转向灯。

而右手的雨刮和大灯本来就是自动的。但问题恰恰出在自动上。因为这个自动目前并不好用。所以常常需要手动介入。而手动又不好按。所以期待极越后面软件解决自动雨刮和自动大灯。然后听说新的方向盘也在做。到时候如果可以,我肯定会自费更换的。

大横屏

极越01的大横屏的设计也是深的我心。其实在油车时代关于屏幕的放置就分成两种。一种是奥迪,奔驰这类放在中控位置。另一类是宝马这种横屏布局。作为宝马车主,我自然是站横屏设计。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中控位置的屏幕,因为大。有点人甚至落入俗套认为中控屏中控屏不应该就在中控位置吗... 但我选横屏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 横屏的位置靠上,非常适合显示导航信息。当我们开车需要查看地图的时候,以为着我们的视线需要从公路转移到屏幕。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视线需要脱离公路,而车又在继续行驶。这是很危险的。对中控屏来说,位置靠下,且距离近,意味我们看中控的时候,视线可能会几乎完全脱离路况。而横屏的设计,因为位置高且远,你不同大范围的转移视线和脖子就能很快看到,而且你的余光还能继续关注着路况并为完全脱离。
  2. 横屏的位置靠上,非常适合观看影片。对的,你没有听错。是更适合观看。因为位置靠上,所以你不同低头看视频,你的视线几乎跟开车时一样,非常自然。如果是中控屏,要么你需要低头,要么需要调整座椅。当然,视频的尺寸是横屏的劣势。不过,对于21:9的电影来说,其实横屏的实际显示内容差不太多。当然,对于16:9甚至是4:3的老视频的确存在差距。
  3. 极越01的屏幕素质本身非常高。很多人都只关注屏幕大小。然后手机和电视机已经告诉我们,尺寸并不是价格的唯一因素。极越01的屏幕加入了区域背光。这一点应该说是非常少见的。

 

HUD

有很多人喜欢HUD,觉得HUD是未来,是科技。然而HUD并不是啥高科技玩意儿了。我作为一个曾经为了加装HUD,花了两万二选装费的宝马车主最开始也是把HUD作为必选项的。但是在试驾了极氪001之后,我有点动摇了。这不是我曾经喜爱的简洁高效的HUD,如今的HUD让我感觉凌乱,复杂,反倒成了路况的干扰。

其实,我们为什么需要HUD。因为,仪表盘的位置靠下,从仪表盘获取信息需要大范围移动视线,这个跟中控看导航的逻辑是一样的。HUD让我们的视线不离开路况就能获取到信息。之前宝马时代,HUD显示的信息简洁,不会对路况造成很大的干扰。现在因为智能驾驶的加入,很多SR的画面我们需要实时掌握。如果还是HUD,会在眼前形成一片半透明的数据,我个人总感觉不太舒服。而极越01的大横屏其实很好的弥补这个问题。

  1. 不同于很多车的小仪表盘。大横屏的仪表盘那是非常大的。可是显示很多信息,很多细节,也可以很容易看清。
  2. 因为位置靠上,因此不需要像看传统仪表盘一样,大范围移动视线。配合U型方向盘,应该说是比较完美的方案。
  3. 因为是屏幕,相比HUD在显示清晰度和辨识度上有很大的优势。

 

SR

SR动画应该是电动时代跟传统燃油时代的一大区别。通过SR,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车机感知到的东西。这对于辅助驾驶相当重要。极越的SR综合质量在我眼中是绝对的第一。细腻,流畅,尤其是3D路况的渲染相当出色。

其实在SR上可以看到极越的性格,非常大胆,前卫,激进。国内这么多车企,这么多声称要对标Tesla的,极越的性格应该是唯一一个真正算得上对标Tesla的,甚至有些地方比Tesla更Tesla。从技术上讲我是非常喜欢极越的这个性格的。但是从市场讲,正如任正非说的那样“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几步是先烈”,极越这种性格可能会面临用户的不解和市场的挑战。就拿补盲来说,虽然在1.3.1中加入了补盲视频,但是一开始极越其实是不想这么干的。极越想通过SR来解决补盲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说,直接给后方的视频不是更能解决问题吗?人的直觉就是眼见为实。SR毕竟是虚的,我怎么能放心?但其实你们可能理解错了。因为你们可能始终是站在一个驾驶员一个员工的角度在看这个问题。极越的核心思想是机器人。他们是真的在做机器人,而不仅仅是个噱头。你就想象你是在一家公司。如果你站在员工的角度,当然你应该直接接触到工作本身的各种信息才能完成判断和处理嘛。但是极越想让你成为老板。老板是什么?老板是有黑丝女秘书的!老板是不用万事俱细的去了解的,老板是需要经过漂亮女秘书把信息先过滤处理一遍,最后只看关键点,并做出裁决的。我们再回头看看极越做的什么。SR上不是真实世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只有过滤出的道路,机动车和行人。甚至还会标红提示你这个车这个人离你有点近哦。老板你可能需要重点关注下。明白了吗,极越是想让你成为老板,成为人上人,但是我们因为长期作为员工,作为“秋儿”,所以还不习惯这么漂亮的黑丝女秘书,总感觉什么事情都自己来比较稳妥。

就拿补盲目前做的最好的智己来说。大家有没有发现,智己还专门有个雨夜模式。为什么?因为普通的补盲摄像头画面在这个时候你可能自己看都看不清,所以雨夜模式需要对画面处理一下。注意“处理”一下,说明处理是有用的。打个比方。智己给你的大厂的员工待遇。平时的工作给你所有资源你自己来干,特殊情况由行政部门的美女们帮你忙。而极越直接给你配了一个专有黑丝漂亮女秘书。结果你还不适应...

当然,我想表达的是极越思路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最终的结果其实取决于极越提供的黑丝美女秘书到底可不可靠。因为普通消费者屌丝当惯了,所以难免对美女秘书有种不信任感。这个就需要极越对自己的女秘书持续打造。就目前我2个多月的接触下来。我的感觉是这女秘书能用,但是还需要优化才能达到安心。目前我基本只看SR,打了转向之后,如果SR没有红色标注,那基本上放心转向。如果有红色标注,1.3.1之前我会看下后视镜,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1.3.1有补盲画面了,我只需要看看仪表盘的补盲画面就行了。

但是,其实极越的SR可以在这方面做的更好。因为我们在转向的时候,其实跟关注后方的情况,而不是前方。所以SR画面应该更多的展示后面的情况,而不是前方。目前,在转向的时候,其实极越是会把SR的视角往前推,会更多的展示后方的动画。但是这远远不够,正如我所说,我们转向是几乎需要了解绝大部分后方的情况。因此,应该把SR视角一直往前推,前面的路况只占用四分之一的屏幕,后方的路况要占用四分之三的屏幕甚至更多才对。其实,我们可以手动的做到这一点,但是一旦松手,画面就会复原。所以从技术上讲极越是很容易做到我说的改进的。

视频上传成功

自动泊车

自动泊车也是极越做的非常棒的地方。尤其是在其表兄极氪001的承托下。说起001我那是咬牙切齿的狠。本来一开始就是朝着001去的。一切都很美好。唯独连自动泊车都没有,我服了。十年前的油车都有的功能,001没有。我可以这么这么说在2023年那个时间节点,所有车型,包括油车,没有自动泊车的是不是只有001了?何况001还是这么大一台车。

说回极越01。极越的强项不仅仅是自动泊车,配合车外Simo语言,还能无人用嘴泊车。这点装B简直无敌。但是我必须要吐槽一下,1.3开始极越重写泊车代码之后,大幅提高了安全边界的阈值。体验大幅下降。尤其是在美女同事面前装B失败后,我更是火冒三丈。这是极越少有的几个让我火大的时刻。龟儿子,有时候自动泊入之后,自己竟然无法自动泊出。Simo一个劲抱怨车位过窄。窄你妹,车位左边的柱子可能是有点近,但是右边的车位都是空的啊。我感觉我儿子三岁的时候都能开出来,你Simo开不出来!有一次,一辆比亚迪唐停车左侧占用了我的车位。于是我想给唐一点color see see。于是我紧贴着它的驾驶位停进去了。然后打开哨兵模式回家了,等着它来求我给他让车。结果,唐的车主一看,淡定的掏出手机,用直进直出功能逍遥的开走了。反倒是极越自己开不出来了,Simo只会抱怨车位太窄,车位太窄。你龟儿子堵的车都遥控开走了,你还抱怨啥啊。

其实,我的建议是极越完全不用调整你的安全边界。因为当初该就是因为之前的版本太激进可能带来了一些事故。但是极越你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做的是机器人,是黑丝女秘书,就应该尊重自己的本分。你自己办不了的事,你告诉老板你做不到,这点很正确,没有问题。但是,老板去车位看了一眼儿,说没问题,你继续做。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照办。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车位过窄。抱怨啥啊,老板都发话了,可以过可以过,你一个秘书,你竟敢质疑老板?用人话说,当开启自动泊车,Simo检查到安全边界有问题时,就告知用户你认为的边界在哪儿,语音告知或者APP上显示出来,就跟转向是红色标注一样。车主到跟前查看觉得可以之后,可以在APP上通过蓝牙控制Simo继续泊车。一来,Simo已经提醒用户了,用户还要坚持继续泊车,出了问题不是Simo的错,是车主的错。二来,车主可以走动实时观察情况,有问题可以通过蓝牙随时停止。三来,Simo可以在这种情况降低车速并实施通过车外扬声器播报边界位置,提醒用户。这样一来,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之呢?

总之。辅助就应该有辅助的样子。要好用,还要听话才行。

视频上传成功

Simo语音

绝对的无敌,没有之一。尤其是主驾,虽说还不能说完美。但是面对其他家可以说是碾压。其实对于主驾的免唤醒,有些车型也有,比如小鹏。但是你可以注意一下,试驾的时候,小鹏的销售会给你展示一下,然后就关了。为什么?因为她们知道误触发的几率很高。Simo在免唤醒下也有时会误触发,但是几率低很多。完全可用。Simo语音还有个厉害的是车内如果不开免唤醒的情况下,不用说Hi。比如你可以直接说“Simo,打开Bilibili”。而其他家一般要求说“Hi XXX,blabla”。这点很重要。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开传统油车的时候,老婆坐在副驾。你对老婆说“Hi 老婆,给我拿瓶水”。这绝对是一对神经病。单反神志清晰的人都会直接说“老婆,给我拿瓶水”。更有些车型,还必须说“你好,XX”... 真low...

在使用Simo语音时,很多人其实没有用对。他们会先喊一声“Simo或者Hi Simo”,等Simo回复“我在或者你说”之后再接着说要干什么。这个完全没有必要。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跟副驾的老婆的对话。你会先喊一声“老婆或者Hi 老婆”,然后等你老婆一句“干啥玩意儿”,你再说你要干嘛吗?不会嘛。所以请一口气,直接对Simo说出你的想要,高效直达。

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说,我不会用语音,我直接用手点不行吗?先不说开车的时候用手在屏幕来回点击安不安全的问题。你只要想一下,你在家找东西的时候,你是会自己到处翻还是会只叫一声“妈...”。相信我,我就是一开始不屑语音的人,自从花了钱不得不用Simo语音之后,我再也想自己点屏幕了。说到底,人就tm是一种天生喜欢使唤"人"的动物。

跟其他特点一样,Simo语音我觉得极越有一点需要稍稍改进一下。目前Simo已经接入文心一言大模型。非常方便。比如,之前我经常会好奇川F是哪儿的车牌。然后我会调皮的拿起手机搜一下。现在不用了。但是因为文心一言的介入,反倒会引起Simo的免唤醒误插话。所以我想能否针对文心一言,要求用户必须用“Simo .....”开头的方式问才能激活?

车外语音

有一个无敌的存在。因为,其他家基本没有。我想大部分人跟我一样,对车外语音其实挺抵触的。觉得会当场社死。然而,就像我说的,人还是更喜欢使唤人,我现在上车必用“Hi Simo打开后备箱”。虽然我也有手,虽然开下尾门也需要轻轻弯下小腰,伸手一按。但是我就是懒得做。有Simo真好。

而车位语音目前的问题是首先你目前还必须得先用“Hi Simo”唤醒。唤醒就不说了,还必须的加Hi。其次,车外语音感觉逻辑都跟车内不一样。当我说“Hi Simo打开后备箱”的时候,“Simo”和后面的“打开后备箱”必须连贯。但凡稍有停顿。车外语音就会变成“我在或者你说”然后“好的”。这个感觉就好像我一句话,车外语音会当成两句话来理解。完全没有必要,一点都不简洁高效。

车外语音本来可以添加声纹的,但是因为不好用。开启后经常分辨不出是我在讲话。所以,我索性关了。反正车外语音是要检测到蓝牙钥匙才会工作。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去车里去了点东西。我调皮的美女同事随口喊了声“Hi Simo开出来”。然后在我的措手不及和美女同事的惊叫声中,Simo通过无人驾驶把车从路边车位开了出来,并稳稳的停在了路中央,便随着路人的尖叫“这车成精了”...

自动门

极越01应该是唯一标配的车型,跟车外语音应该是绝配。但是貌似并没有被很多人接受。很多人,其实包括我自己一开始也对自动门不感冒。自己开关门会死吗?我现在事后回答你,会死,会死的很难看。如果极越01的自动门不工作了,我会暴跳如雷。正如我说的,之前是农民不知道皇帝的快乐一样,一旦你成为了皇帝,你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多动。而且极越01的自动门跟表兄极氪001完全不同,我近三个月的体验,没有一次失误。自动门又是一个极越很大的卖点,但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感受到。极越太亏了。

PPA

这是极越最看重的功能。经过2千公里的智驾体验,我的结论是高速高架高效好用,城区可用。我个人认为极越目前实在华为和小鹏之后其他之前的,而且未来进步很可能是最快的。

首先高速其实很多家都可用。但是极越PPA的高速好用且很高效。春节我们全家去了西昌。经常晚上开车。好家伙Simo在高速上简直像放飞的骏马。那是见车就超啊。我老婆都感叹“Simo真像你年轻的时候”。不仅如此,Simo在变道上不仅仅的傻逼的等待,而是会视情况加速变道或者减速变道, 这点非常的老司机。唯一的问题是在弯道中会贴近外侧。这点一开始有点吓人,我总感觉它要擦到护栏了。每次都介入。后来慢慢熟悉之后,经过白天,夜晚,雨天,雪天的长距离使用后,我发现并不会。但是这个对新手还是不太友好。喜欢极越注意一下,智驾不光是能力问题,还要注意给老板的安心问题。别光顾着飙车,把老板吓一跳。

城内就只能用可用来形容。就目前来说,所有我试过的车型中。城市智驾只有不可用和可用,没有一家好用。目前城内的体验来说PPA还想是一个初拿教招的新新手司机。非常慢,非常小心,非常谨慎。遇到复杂情况就会刹停。1.3.1的OCC上来之后能感觉到占用网络在起效。不过车速不能快,我的经验是复杂路况如果限速60的情况下,设置限速最多到50,效果会好很多。

关于智驾的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的路线之争,我想多说两句。为什么要争呢?百花齐放不好吗?不急于否定对方,各走各的路。小平同志说能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如果最终都能,那都是好猫。万一一方最终证明失败了,但是至少国内有一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个人作为一个老码农,是很希望看到有极越这么一个另类存在的,尽管我自己可能就是小白鼠。我个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是很希望中国至少能走通一条路的。几十年的经验高速我,但凡国内能突破的,国人就是福音就是低价。否则,就只能多花银子。我自然不想多掏银子了。

我个人对纯视觉方案的理解是就像一个盲人要走路,要么给它一根拐杖探路,要么就彻底治好他的眼睛。拐杖直接简单高效,应付走路错错有余。但想要跑起来难度很大。要彻底治好眼睛,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一旦治好,那就直接起飞。当然难度大,如果治不好,那就寸步难行。有一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了纯视觉反感的优势,面对一辆洒水车的时候,由于激光雷达会感知到啥水车的水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存在的其实是水,因此激光雷达的车是会尾随啥水车的。而纯视觉方案,则不仅知道有水的存在,而且知道那只是水,因此会直接超过洒水车。

我相信有人会说融合,即有激光雷达信息又有视觉解析。但这其实又带来领一个悖论。既然还在用激光雷达,说明视觉解析不够。当低分辨率的激光雷达不足以判断的时候,解析不够的视觉处理又如何帮忙?即便是帮忙,如何保证两者得出的结论一致(比如激光雷达估计是障碍,视觉也评估喂障碍),如果不一致,那到底该相信谁?如果相信视觉,那为什么还要激光雷达。如果相信激光雷达,那还要视觉干嘛?所以融合也并不简单。其次,从软件研发的角度讲,王亮的话非常正确。我跟软件打交道几十年的感触就是,工程师从一开始就喜欢偷懒。但凡是能从开源项目得到的,绝对不自己开发。久而久之,所谓的软件开发,更像是开源项目搬运,再自己改吧改吧。到头来说是开发了十几二十年,一遇到没有开源的项目就直接瞪眼。所以,感触从一开始就直接甩掉工程师的拐杖可能最终得到的效果更好。

电气化

这应该是极越01最大最大最大的短板。这也是我当初对极越01犹豫不决的地方。800V架构的缺失和上一代电机的性能在当今的国产新车中显得格格不入。作为一个技术党,小鹏带领的800V风潮也一度让我对极越01非常郁闷。曾经为了提高2s零百成绩专门定制一根直筒管把三元干掉,为了0.几秒的零百多花几万买入4驱车型的我来说,极越01这个老态的电气化架构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我的菜啊。所以我抛弃了极越01转而下定了去年底最强大800V+最快电机SUV车型。

然而漫长的等待中,有一天我突然想问我自己。我真的需要不到3.5S的加速吗?我真的需要见人就崩的年轻气盛吗?我真的还想看谁不爽就冲上去对别的脾气吗?我可能是真的老了,之前老婆孩子父母在车上被吓得一声不吭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回想。B站上惨烈的装车视频不停在我脑海中回放。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出过大事故是不是我的幸运?是不是之前油车的性能给了我冲动,释放了我内心深处的恶魔?如今3.几秒的加速在我手中又会是个什么样的怪物?我还能控制和驾驭它吗?我会变成恶魔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不寒而栗。我为什么需要这么强的性能?我上哪儿用这么强的性能?我能匹配这么强的性能吗?为什么各个厂家争先恐后要推出如此强大的性能,并灌输给消费者接受这样的性能?

最终我释怀了,我觉得我不能被厂家灌输我其实并不需要的性能。极越01单电机6.9的“最慢”加速,对我来说够了,对我的家庭来说够了,对我的父母,老婆,孩子来说够了。事实上,春节五人满载一千多公里的实测俩说,加速完全足够了。

800V的遗憾

800V得单独领出来说。这确实是遗憾。不过,欣慰的讲,目前的实际情况下,这个遗憾得还不明显。我之前有个判断,必须要要上800V,因为我有句名言“800V的车型不多,但是800V的充电桩到处都是”。但是带着遗憾买入极越01之后,我发觉我犯了一个常识错误。充电冲的功率不是电压。目前来说,虽然有很多高电压+超高功率的充电桩。然后目前位置城市大部分,高速上和高速附近绝大多数都只是高电压+低功率充电桩。就2个多月的城市充电来看,我的极越01长续航版本一般充电桩最高功率是105kw。我平时30%到80%大概三十多分钟。而经常一起的G6大概在二十分钟左右。这十来分钟的差距对我个人来说目前感知的差距不强。春节高速上我国网的最高功率一般在50kw左右,同行的G6差不多。有时候甚至比我低(我当时非常幸灾乐祸的笑了)。在高速下的特来电120kw桩上我最高大概90kw,G6 110多kw。充电时间差距最终在十五分钟左右。这个充电差距我目前来说是可以欣慰的接受的。所以总的来说,就目前充电而言,目前极越01有遗憾,但差距可接受。

电耗

3000公里一句话总结:城市短距离偏高,高速100到110有惊喜,开制热担忧,关制热起飞。极越目前的主要问题是PTC制热逻辑问题严重,太实诚了。一个劲的制热,经常开22°,时间长了,它能给你把室内加热到30°... 不知道咋想的。

底盘

浩瀚PMA1架构这个不用多说了,懂得都懂。一句话省流,同价位没有别的车型敢在底盘上指三道四,除了极氪001,极星04...

乘坐空间

在相对紧抽的空间内能做到3米轴距还能抱怨什么。720升的后备箱和后背坑,我个人是很满意了。关于很多人吐槽的水杯架设计我个人没什么感觉,宝马同款,早就适应了。而且这个位置的水杯架放置水杯之后,不会干扰中央手枕放手。挺好的。15w无线充电?这个你们把极越设计师拉出去毒打,我给你们加油。好在我也是iPhone用户。垃圾iPhone本身也是垃圾。两个卧龙凤雏吧。哦对了,设计师还得拉出来再鞭尸一下,中控扶手箱的有线充电竟然没有设计一个开口放置数据线,导致普通数据线插上中控后,中控的盖板无法关闭。OMG,这,这,这,帮我多抽他丫几鞭子。好在可以买条扁线,勉强能使劲关上。音响好评,虽然杂牌,但是这听感,感觉像是国际大厂的国内代工厂出品,只是去掉了国际大厂的牌子。反正比我的垃圾油车哈曼卡顿强不少。

车型定位

其实极越01的设计定位挺高的。毛坯房Tesla就不说了。对比其他国产卷王,其实极越01跟G9,阿维塔11,LS7, 001是一个等级的。G6和LS6其实不是一个等级的。我经常说不要看尺寸,看如下几个配置就能知道等级定位了:香氛,按摩,翻毛皮顶棚,最大轮毂尺寸。

总结

总结主要是快下班了,摸鱼还是要有点摸鱼的操守,下班就得停。

极越这个品牌显然在国内是个另类。它是国内真正且唯一对标Tesla的车企。很多定位,技术方向,平台策略都很像。极越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对车本身而言,它的亮点并不多。更多的还是通过其中一个爸爸搬来已有的最好技术。当前有什么他就拿什么,比如01搬24年以前的001, 07估计就搬24以后的001(07好像也是PMA1平台,不是极氪007的PMA2平台)。极越的重点在软件以及和软件强相关的芯片(极越应该是唯一个开通了2个NPU的8295,其他车企用的好像都是一个)。而软件在国内又常常被认为是不值钱的,只是硬件的赠品,作为一个吃软件饭的农民我深有体会。于是,在国内普通消费者的眼中,极越的硬价值不够。品牌又陌生。所以,极越急需在强项软的方面更加努力,展现出高人一等的最终体验。这样才能凸显出极越的价值。

最后感谢我的极越美女销售,是她在我移情别恋的时候坚持不懈,最终让我重归初心。同时,也叹息当时没有听美女销售的话,错过了最优的价格。不过,无论如何,极越01到2024年2月29日为止,依然是我选择纯电SUV的唯一选择。

最后编辑于 · 2024-03-02
新出行极越01社区
极越01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2
    点赞
  • 3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