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智能座舱有多领先?我的使用体验分享
这两天开着SU7上路,我似乎就是一个显眼包,所有路人的人都对我竖大拇指。
可能这就是手机厂造成的优势,相比较于小众少见的很多新势力品牌,手机厂的品牌认知度肯定是远超,再加上小米SU7足够有辨识度的外观,回头率爆表自然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我这台是寒武岩灰的版本,前几天有空刚好也拍了一组图,可惜就是广州有些小雨,所以做了一组阴天的感觉,等后面天气好了再去多拍拍。






我的车是4月3号到广州,因为清明假期,所以到了7号才能提车。
所以补充插一句,如果是也准备广州提车的朋友,一定要跟交付确认好临牌的问题。因为广州的交付中心目前不具备打临牌的资质,需要线下车务带着去车管所,所以一定要预约好时间,不然走线上12123的话就会慢好几天。
言归正传,还是说回小米SU7,有关于什么是智能座舱就不说了,毕竟每个人理解可能不同,这篇文章重点说说我目前的体验。
硬件配置
按照惯例,先看硬件再谈体验,我整理了一个表格,基本上网罗了SU7已公布的所有信息:

因为写智能座舱,所以这里我也只说数码相关的参数了,其它参数详细大家可以直接看表格:
中控屏幕
- 尺寸:16.1英寸
- 分辨率:3072x1920
- 材质:LCD
- 峰值亮度:800nits
- 色域:DCI-P3
充电功率
- 无线充电:50W*1
- 前排充电:Type-C*2,均为67W
- 后排充电:Type-C*2,均为18W
音响配置
- 25扬声器
- 7.1.4声道
整体来说硬件水平我觉得还是很过关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中控屏幕如果能做到90Hz应该会更好,以及无线充电只给了1个,现在基本上都是标配2个了。
然后是前排的C口,靠近主驾的那一个支持DP协议,所以理论上你可以用来外接Switch等设备,拓展性也会更强一些。

还有就是音响的功率了,官方并没有公布这一套组合的输出功率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横向对比,蔚来ES8是23扬声器2300W输出,小米这套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水平。
基础的硬件素质肯定还是在线,剩下就是看调教了,小米也跟其它一样可以自定义曲线,这个就看大家自己喜欢什么风格了。 前几天拍车也转录了拍了个视频,感兴趣的朋友点开听听,挑选的歌曲是草东的《床》和宇多田光的《One Last Kiss》。
- 拍摄设备:SONY A7S3
- 录音设备:SONY PCM-D100
手车互联
手机和车的连接,是我认为衡量智能座舱最重要的维度之一,这一点都做不好的话,其实很多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小米大概支持三种模式,协同唤醒、Carwith、CarPlay,基本上各大品牌手机都可以涵盖,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小米互联互通 这就是配套小米手机的一种连接模式,用起来很方便,基本上只要把手机放好,中控dock栏下面就会显示连接,这就跟HyperOS手机连电脑体验一样。

点击一下手机的桌面就到车机上了,速度很快画面基本没有延迟,操作也是实时同步。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功能有什么使用场景,我觉得有这些:
- 像我这样喜欢用Spotify听歌的用户,车机都没有安装Spotify,用这个功能就可以在车机里选歌,相比用手机会更安全一些;
- 很多的播客软件,譬如小宇宙等,也是类似的操作,投屏到车机选择节目更为方便;
- 当然你也可以挑战一下用车机玩原神。。。
Carlink
然后就是通过Carlink进行连接,这个主要适合其它品牌的安卓手机,而且因为是蓝牙传输,所以整体的画面清晰度我觉得会差一些,拍了一些画面参考:




CarPlay
小米SU7支持苹果的CarPlay,我预测应该也是有线CarPlay,插上iPhone就可以直接用。不过目前用不了,我搜了一些资料,得到的信息都是大概5月份小米才会上线。
而且据说小米也会针对CarPlay做一些显示上的优化等,具体不知道是啥,等到时候OTA了再来补这点体验。
生态互联
生态互联在我的理解里其实就是对于周边lot设备的支持,小米会做的更为深入一些,这一点说行业领先真的完全不过分,一个个点来详细说下,是真的很强大。。
首先是车机里其实就有一个智能设备的应用,里面分了两种情况,车载设备和米家:

SU7的米家不是单纯的应用,重新做了页面,里面你可以添加设备和快捷指令。设备的常用功能,比如空调的开关、新风等都可以操作,完整版还是需要使用手机App。

自带中枢网关
搭过米家系统的肯定都知道,一些很小的设备譬如传感器、夜光灯等,大多都是蓝牙模式连接,所以需要网关的存在才能入网,入网之后才可以设置各种指令和语音操作。
所以小米SU7自带中枢网关这一点就很强大,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移动的家,而且这个中枢网关我看信息也会比常规的性能更强一些,应该稳定性也会更好一点。
简单用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演示一下,直接拿上车就可以连接。这样就可以设置各种触发条件了,车内温度、湿度达到多少,你的车需要做什么、家里的设备需要做什么,这些就全凭想象了。


还有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小米SU7自带的电信的5G网络,所以理论上如果是WIFI连接的设备也可以直接上车使用。
可惜的就是车内并没有提供220V的接口,但是没什么是一个移动电源解决不了的,或者转接解决不了的。 比如买一个绿联的转接排插,然后就可以把台灯、音响啥的都拿过来用,当然就看你需不需要了。

米家App里以房间形式存在 然后是小米汽车其实有两个地方可以控制,一个是小米汽车的独立App、另一个就是米家,对比效果如下:

其实应该能够明显看出定位的差异了,小米汽车主要就是车本身的控制,空调、车门、后备箱等。而在米家里更多就是跟lot设备的联动。
这里有一个逻辑需要分清的是,SU7虽然是以房间的形式存在,但不同点在于它具备了移动属性,所以也可以当成触发条件来设置。
具体就比如说,当你开车到家,家里自动开空调、风扇等,离开也亦是如此,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房间定义。 目前支持的触发条件大概有这些: 到达某地、离开某地、充电开始、充电完成、充电中断、哨兵报警。 比如哨兵模式,如果有高危事件,就可以做到全屋广播等等。

另外还有非常强大的一点是,在米家App里,你也可以对车内的lot做更为详细的操控和设置,比如我买的这个对讲机,就可以做到:连接频道、时间校准、查看方位图等功能。

所以什么是生态?小米的生态优势到底是什么?
体验完小米SU7之后,我对这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一下:
- 首先是小米通过米家干掉了lot设备的遥控器、独立App,一个App搞定所有,真的很方便; 车作为触发条件,不仅仅只是个人可以用。
- 现在支持米家的酒店、餐厅也不少,是否以后可以做到车辆抵达后,告知你预约好的餐厅或酒店,立即为你准备上菜或者办入住? 再就是手车互联的便利性,也不容低估
- 。如果有选择,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更智能的设备。
可能还是会有朋友觉得这些功能其实无关痛痒,但在现在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对很多人来说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能够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投入到自己更为感兴趣的事情上,其实就已经是极大的价值了。
小爱同学大模型
AI大模型上车是目前的行业趋势,已经不需要多说了。作为手机厂入局,AI大模型的能力其实是不需要质疑的。
AIGC常见的应用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了,比如文生文、文生图等,但是这些其实很难差异化,因为并不太符合车上的使用场景。 小爱同学的话,也做了一些针对性的场景优化,比如问现在在哪、前面的车是什么车等等,这些相对更为实用一些。
另外就是小爱同学的连续对话能力我觉得会更好一些,相比较于其它不会更容易唤醒,大概就是知道你是真的再喊它,还是只是聊天说到了它。
这点比较难以量化,建议大家可以去店里体验一下,多问问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区别的。 什么是端到端的大模型 这方面我不是专业,只是发布会上提及了,所以我也研究学习了一下,端与非端的区别主要在信息处理能力不同:
- 端到端:一端输入图像、一端输出行驶轨迹。
- 非端到端:一端输入图像后处理,然后才能输出行驶轨迹。
按照我的理解,从实际体验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有两个区别:①效率的问题,端到端肯定更快;②端到端的大模型本身算法应该更强大一些,能够应付的场景应该也更多一点;
目前来说,小米SU7是量产车第一个使用端到端大模型的,已经实现的两个功能是: 5cm的极窄车位自动泊车; 速度高达23km/h的代客泊车;
我这两天用下来也是真的觉得小米SU7的自动泊车不错,之前在花城汇测试立体车库,结果车机上不显示就停不进去。 我还很纳闷,看了下尺寸才发现,宽度只有1900mm,而su7是1963mm,所以才不显示能停。


然后是我们楼下这个比较高难度的车位,小米SU7选的方案似乎比我自己停的更好。。
而且主驾侧还多预留了一些空间,方便下车。 哨兵模式+冰箱耗电量 再多说一个,小米SU7这个哨兵模式清晰度实在是太可怕了,我都觉得可以当成相机来用了,甚至想用来扫街。。。

耗电量我也做了简单的测试,仅供参考。
- 哨兵模式大概每小时耗电是0.29kW/h
- 冰箱大概是每小时耗电0.25kW/h
视频都拍了记录,晚点再剪辑发出来,当然这肯定不是最低,也跟你的触发次数环境温度有影响,只代表我的使用体验,多用几次应该也会有变化,后续我也会做成平均值。

小米800V充电有多快
今天刚好出去跑了一轮充电,顺便分享一下我的实测数据,充电桩是蔚来的500kW超充桩,其它的信息如下:
- 起始电量13%冲到95%,增加82%;
- 花费时间是31分钟,冲了87.5度电; 表显增加续航是621km;
- 过程中最高电压是844V,电流最高402A左右;
- 峰值功率是309kW,已经很不错了;
我觉得比较亮点的数据是,最高电压844、然后末端功率也保持的很不错,即便到了90%之后也有70~75的功率,真的很可以了,要知道很多普通电车峰值也就75,增程还不到。


这个充电界面也很有科技感,整个车都会显示,而且还是3D动画可以随时拖动:

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最后再来说说一些比较值得改进的地方,目前用下来我觉得亟需改进的地方就是首页的三个卡片的逻辑,有两个问题比较严重:
- 最多只能呈现3个,稍微有点少了,做成滑动的形式会更好;
- 双击不可以放大,必须拖拉中间的按钮,这对操控精准度要求更高,动态驾驶的时候就不能盲操了;
- 车机目前也不支持截图功能,强烈建议加上;
然后就是图标的风格,默认的图标风格我不太喜欢,强烈建议小米直接把手机上的主题商城上架,这样瞬间生态就起来了,而且我也相信设计师应该也会更愿意做车机针对的图标和壁纸等。 目前使用下来的体验大概是这些,后续再更新继续写。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