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张一根
2024-08-06
原创话题文章

新能源时代里,“双车战略”还行得通吗?

新出行原创 · 话题文章

“双车错”,是中国象棋当中的基本杀招之一,意指的是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双车交替将军对方。

而在汽车领域里,各大车企同样深谙其道,就如我们熟知的南北大众、两田等,从进入中国之初便形成了“双双夹击”之势,再配合“一车两卖”的双车战略,让其形成了 1+1 大于 2 的效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双车战略”在燃油车时代取得过不少成功案例,不过如今来到新能源时代之后,“1+1”还能做到大于 2 的效果吗 ?

玩转双车战略者

以大众以及丰田为例,它们一个是双车战略的发起者,一个是推广者,它两在燃油时期就通过双车战略吃到了足够的红利。

虽然在双车战略之下,两同级别的“姊妹车”定位基本一致,但在同一细分市场中,却做到了不同的差异化风格。

就拿非常经典的帕萨特来说,当年之所以受到中年人以及商务人士的喜爱,就是因为其设计展现出一种低调而不失稳重的气质。

而随后上市的迈腾则是在原大众设计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年轻化的元素,以至于让其看起来没有那么老气,也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也是这样的差异化战略,让这两姊妹车在当年的中型轿车市场当中独占鳌头。其中在 2012-2014 年当中,风头最盛,两车合计年销量分别为 38.43 万辆、41.44 万辆、42.56 万辆。

无独有偶,丰田的卡罗拉和雷凌也同样获得了成功,一个走的是沉稳居家风格,一个走的是年轻化风格。在 2020 年,卡罗拉全年销量达到了 34.34 万台,同年雷凌也卖出去了 17.26 万台,两者销量合计 51.6 万台。

的确,对于车企来说,双车战略确实是一个可以更快摊销成本的办法,基于同一平台推出两款车型,在配置、风格上形成差异,针对不同的市场做出调整,价格上形成梯度,既能帮助车企提升销量也能降低成本,可谓两全其美之事。

当然,也不是什么车型都可以做双车,双车战略也并非是“一招鲜”。

双车战略里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非是自身产品力不足,又或者是车型营销不到位,知名度没有打响所造成的。

就例如本田的雅阁和英仕派,英仕派最早的命名是沿用了日本雅阁的正宗英文名:Inspire,当年在配置和优惠力度上也要比雅阁更大。

但实际反映到销量上,2020 年雅阁卖了 21 万辆,而英仕派却只卖了 5.5 万辆,这其中就跟车型的知名度以及命名有很大关系。

转型,转得不仅动力

随着汽车行业慢慢转入新能源时代之际,“双车战略”的疗效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强了,甚至引起了“反噬”。

还是拿吃了双车战略红利的大众以及两田举例,大众 ID 系列作为大众电气化领域的重要产物,旗下大部分车型也都还是采用了双车战略,就包括 ID.4 X/CROZZ、ID.6 X/ CROZZ。

但这一系列的“姊妹车”之间,三电基本一致,除了外观造型上的细微差异之外,在很多功能配置上也都高度相近,两车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化风格或者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独特功能。

以至于双车的差异化已不再是消费者所选择的标准,再加上竞争力以及产品力的不足,导致消费者只看终端价格去选择车型。而这样就造成了双车战略的反噬,两合资车企的内耗以及各经销商之间的内耗。

丰田和本田则更为惨烈,产品力不行,知名度也不行,导致如今两田的电气化车型几乎没有任何热度,销量也非常惨淡,终端价格也成为了最后的底牌。

这或许就是大众、本田和丰田等主流合资品牌的无奈之处,本来在新能源化转型中就举步维艰,如今还要协调两个合资公司之间的资源分配,除了要和友商血拼外还面临着内斗的加剧。

不过,说到底,在新能源时代当中,该如何玩转“双车战略”?

我认为还得要自身实力强,产品力足够才行。

就例如如日中天的比亚迪,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就是非常典型的双车战略,甚至只有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异化外,价格、配置都一样。

但这也没有影响到它两的销量,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在今年 6 月份销量分别为 20100 台和 14000 台(官方数据),合计 34100 台,首战告捷。

当然,比亚迪双车战略的成功与大众、两田的前置条件还有所不同。

比亚迪在早期其实就已经建立好了王朝网和海洋网之间的差异化标签,王朝以成熟稳重为主,海洋网以时尚年轻为主,并且“两网”之间都有独立的外观内饰设计语言。

而这也让“两网”的双车战略得到了很好的基础,在原有强大的产品力之下,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两款不同风格的选择也更好给到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但放眼望去,目前国内品牌里敢这么“玩”双车战略的,也只有比亚迪了。

双车战略的另类表达

在燃油车时代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是各车企实施“双车战略”的先决条件。但来到如今的新能源时代里,细分市场竞争激烈,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没有蓝海市场。

再加上如今同质化严重,尽管在外表上有一定差别,但核心太过接近,这就导致在新能源时代采用“双车战略”很难有胜算。

不过,虽然说游戏规则在变,但也有不少车企做出了些新的尝试。

就例如极氪 001 和领克 Z10,内核上几乎就是不折不扣的“孪生兄弟”,都是基于 SEA 浩瀚架构平台打造,尽管车型定位不同(猎装和轿车),但尺寸基本相仿,轴距几乎一模一样,从这也能看出它两的“血缘关系”。

而这两款车型在目前市场里也均有着非常高的热度,也没有因为“兄弟”的关系而发生内耗。

其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因为两款车型为不同定位的产品,因此也会有着不同需求的人群选择,并且两款车型的价格也形成了梯度,并不会直接进行交错;第二点是两款车型在设计语言、智能化、配置上都有不同的取向,这就形成了两款车型各自的差异化标签。

其实这也算得上是车企对于双车战略的另一种另类表达,也确实摆脱了“双车战略”一直以来的弊端:同质化。

当然,以上这种战略还有许多,就包括极氪 007 和吉利银河 E8、星纪元 ES 与智界 S7 等等。

除了这种另类的双车战略之外,还有另一种则是双动力的“双车战略”。

这种也是目前许多车企常用的战略手段之一,也就是一款车型会提供纯电以及插混/增程的选择,既吃纯电市场又吃插混/增程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说到底,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一个产品战略是能够始终如一的,只有立足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作者结语 ... /

如今的汽车市场和几年前乃至十几年前的汽车市场已经截然不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这种关键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开始崛起。
就犹如从贵州山村到巴黎奥运会第三金,十米气手枪选手谢瑜一枪打破了家徒四壁;中国从严重落后的汽车产业到新能源时代的领先者,用三电、智能化的技术打破了燃油时代的技术垄断,也打破了中国落后几十年的空白。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能否逆袭成为世界前沿,我非常期待。
最后编辑于 · 2024-08-08
新出行综合社区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10
    点赞
  • 4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