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出新场景 旋转座椅体验攻略
关于旋转座椅这个话题最近确实挺火的;今年,我们能看见非常多新出并且带有旋转座椅的新能源车型;刚好,我亲身体验的车型就有两款,这个配置感受无论对于我,还是路过体验的消费者来说都非常深刻。

而今天,我就通过这期的文章,带大家发掘一下现阶段带有旋转座椅的车型,并且从我体验后的角度和大家聊聊一款好的旋转座椅究竟该怎么去体验,旋转座椅背后的构思又是什么。
取之于民、受之于民
旋转座椅的雏形其实最初源自于以前欧洲贵族的马车,主要是为了解决乘员便捷的上下车以及车内的空间和社交对话。
发展至今,我们很多人对于旋转座椅的最初认知应该是在某些商务用车上面,得益于工作场景的要求有些用户可能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例如翻译和会议空间等等。

但是由于汽车的安全法规受限,这种对向乘坐的旋转座椅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落地,或许我们接触到的更多还是固定类型的对向乘坐布局,例如某些商用小巴。

不过,需求和创造往往是并存的,消费者们的奇思妙想使得汽车的后装市场蓬勃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不少家用车的旋转座椅的解决方案。
通过后改的旋转座椅可以在车内能完成 90 度以及 180 度的旋转,使得日常的用车场景得到拓展,家用 MVP 秒变移动办公会议厅。
甚至还有我们熟悉的露营场景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车企还能宣传出车内四人打火锅、打牌、贩卖车等等稀奇古怪的各种旋转座椅用途。

而目前的后装市场对于旋转座椅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采用滑轨+旋转基座的组合,另外有一些车型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也会采用了单个旋转基座的方案。

改装起来也会有不同的难度,实现的场景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目前国内对于旋转座椅方面的供应商非常多,例如极氪 MIX 旋转座椅的电动长滑轨+电动转盘就是来自于“湖北中航精机”,而极氪 900 的则是来自“航嘉麦格纳”

转一面,换一下新场景
其实我和很多小伙伴一样,一开始对于旋转座椅的基本了解只是简单了解在旋转上,但是真正落实到汽车上,旋转座椅确实能实现更多我们生活中的便捷需求。
当然这也根据不同的车呈现出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下面我就通过领克 900、理想 MEGA Home、极氪 MIX、大家 7、起亚 EV9 这几款车型来聊聊他们之间的区别。

1、旋转座椅的位置布局
目前,我们所接触到出厂即具备旋转座椅的车型并不多,他们根据旋转座椅的分布位置也分为很多类,例如第二排布置和前排布置两种。

而第二排布置旋转座椅的车型就有领克 900、理想 MEGA Home、起亚 EV9,他们通常都是用于三排 6/7 座的大型 SUV 以及 MPV 车型。

除此之外 ,有些车型会把旋转座椅的位置布置在前排,例如 MIX;体验之后我发现布置在前排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在有效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体验场景。而像放在二排的话对车型大小要求就会比较高,但场景会更丰富。
但也有像大家 7 那样用一张旋转座椅替换掉副驾驶以及二排左侧座椅的奇葩做法,但这样不仅能解决车内空间小,还能满足多场景的应用,同样非常新颖。

2、旋转座椅的展开形态
目前旋转座椅的展开形态非常多样,但其实在体验之后他们之间也会因为车型的局限性而产生很多不同的细节差异。
这里先来说一下大家最近比较熟悉的极氪 MIX,它也是在新能源时代里把旋转座椅概念较为广泛引入人们视野的一款车型。

而极氪 MIX 的旋转座椅主要是通过主驾门板上的按键来实现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语音以及车机控制等等;除此之外,通常这类的旋转座椅可以独立操控,支持 90~180 度的旋转角度。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例外的,那就是起亚的 EV9;它的旋转座椅目前是通过手动的形式来布置的。

由于是通过前排座椅来进行调整,所以极氪 MIX 的旋转座椅对向模式乘坐空间非常富裕, 把座椅移到最前和最后,中间就创造出了 1.6 平米的纯平大空间,最高可满足 9 种场景的设置。

空间虽然大了,但由于是极氪 MIX 是 5 座车型,在实际的体验场景中会受到局限。
例如开着的时候前排的旋转座椅是不能坐人的,对后视镜的角度也会有影响,并且二排的乘座空间会受到挤压,更多还是适用于静态体验。
而作为三排布局车型的领克 900、理想 MEGA Home、EV9,它们却能在前排坐人的情况下对二排座椅有更多调整空间。

例如儿童安全座椅这时候在二排的摆放位置会更加合理,在方便乘客观察同时也能提高其安全性,这个场景的确实用。但是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尽管是大尺寸车型,但空间依然还是不太够用。唯有 MEGA 这种 MPV 车型才能更好发挥。
所以大家 7 又提供了另一种方案,既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就干脆舍弃一个座椅,右侧的旋转座椅直接把副驾驶和二排座椅取代掉;这样能满足多场景布局的同时,舒适性也得到了保证。

但是玩到最后,其实我觉得旋转座椅虽然能看似达成很多场景得布局,但是实际的体验中多多少少还是会存在些许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是后续对于旋转座椅做优化的关键。
不同的旋转座椅体验差异
1、旋转速度问题
关于旋转座椅的调节速度问题是我对于旋转座椅体验的时候印象最为深刻的;像领克 900 的旋转座椅要在正常模式下打开至 90 度的观赏模式用时大概需要 20 多秒至半分钟的时间。

而像理想 MEGA 以及极氪 MIX 因为空间够大则会快很多;所以说这类功能会受到座椅大小、门框大小、车内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

当然,手动旋转座椅的操控就全凭手速了。
2、旋转角度多样化
目前旋转座椅基于场景体验的普遍是 180°(面对面对向乘坐)和 90°(朝车门乘坐)两种模式,类似于领克 900、极氪 MIX,再通过两张座椅那么就可以搭配多种场景体验。

而较为熟悉的大家 7 却仅有 180° 一种模式,但他最大的好处是,舍弃一张座椅换来的超长滑轨以及前后超远的移动距离。

而理想 MEGA 家庭特别版除了 180° 以及 90° 度两种旋转角度之后还新增了一种 45°的场景,这个角度更多是用来方便家里老人便捷上下车,不用弯腰背出,确实好用。
3、智能化适配/干涉问题
旋转座椅在移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非常多的额外因素,例如旋转座椅布置场景时是否会与其它产生干涉,能否在移动过程中坐成等等。
例如极氪 MIX 由于是前排座椅旋转,所以在座椅旋转的过程中它就提示你把遮阳板等配件手动折叠以确保安全;像领克 900 在旋转 180° 之后车载冰箱、头顶的超长娱乐屏就打不开了。

为了避免这些干涉发生,一些车型就会做专门的智能化适配,例如极氪 MIX 在旋转座椅之前会把中央岛台进行前后移动产生错位从而完成旋转动作。
理想 MEGA Home 版会更会联动娱乐屏、甚至侧滑门的电动开合(45° 上下车场景)来完成特定的旋转场景。
视频上传成功
对于一些横向空间够的旋转座椅,例如大家 7,它的旋转座椅就会才哟朝车内角度的旋转方式,甚至不用开门,也可以车内完成座椅的旋转动作。
4、座椅舒适性功能
最后一点就是座椅的舒适性问题,现在旋转座椅基本都是把舒适性配置拉到顶了;像我们体验到的领克 900 后排座椅就包含了腿托,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等功能。
当然,舒适性配置功能是越多越好,但是也非常考验整

车的空间和零部件的优化;例如理想 MEGA Home 版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二排旋转座椅还能实现零重力的能力。

这对比很多带有旋转座椅的车型来说,也是独一份的存在。而对于一些成本控制比较紧张的车型二排的舒适性配置就要适当权衡了。
持续升级优化,场景大有可能
看完上面这些相信大家对于当下大多数的旋转座椅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发现,目前的旋转座椅能实现的场景非常多;但还是存在很多持续优化升级的可能。
例如如何提升旋转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旋转的角度和功能;而且在座舱全面智能化的当下如何把旋转座椅挂与周边硬件配置挂钩,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的点。

除此之外,旋转座椅我认为更多应该是一个概念,不应该只有旋转功能;例如 45°的上下车功能,还有福祉车类似的能力,座椅横向移动等等这些功能看,都应该成为下一步升级优化的方向。

除了创造场景,对于小车来说还应该具备创造空间的能力;这对电机、滑轨、基座的体积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作者结语 ... /
以上便是我们这次关于旋转座椅体验的全部内容了,我相信很多人依然认为旋转座椅是一个噱头,但如今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在智能化快速迭代的当下,汽车更像一个出行助手或是生活移动仓,它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多场景;待节奏慢下来的时候,真正在体验或使用旋转座椅,车在这那时更像一个家,哪怕只有一刻都是值得的。
- 车系详情
- 配置参数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