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俊杰
2018-05-03

北汽新能源发布“达尔文系统” 两年后实现 L3 自动驾驶
新出行社区 · 其他
前几天的北京车展上,北汽新能源公布了整车人工智能系统——达尔文系统。随后,我们对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以及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尹颖进行了采访,获取到北汽新能源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信息。

提出“面向三电系统的 OTA 空中升级”
在采访过程中,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尹颖提了个挺有趣的概念,就是“面向三电系统的 OTA 空中升级”。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且看上去非常有前景的概念,尹颖在采访中其实也说了以前整车开发大概 80% 的属性都是在前端去定义好,后端迭代,这样做的代价比较大。北汽想做的,是通过数据的积累,来优化整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电驱系统。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功能真正落地后,其实整车一定程度上有了“成长”的能力。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尹颖
举个例子,根据车主用车环境和习惯,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在做完特定优化后用推送固件的方式让车更新,这样就直接优化了车辆的性能体验。包括整车控制系统和电驱系统的优化其实也大概是这么个概念。
愿景虽然是美好的,但是 OTA 车辆控制系统其实会带来大量的安全和可靠性问题,并且还有非常多的技术难点:比如整个通讯电路安全性如何保证,车载端怎么实现,到底是云端直接对单个控制器去做,还是云端到车载这样的方式等等,都是一些详细的技术问题。甚至在目前整个行业三电技术都相对成熟的前提下,系统层面的更新远没有硬件升级来得更为直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北汽新能源其实是提供了一个车联网的新思路。
不过,从目前的技术可行性上面看,2017年北汽新能源已经完全实现三电系统,包括VCO、DMS、MCO的远程升级功能。只不过现在这个功能还不能体验。
另外,针对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和制动效能降低的问题,北汽新能源提出了一个“全天候电池”的概念。尹颖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这种交流位置加热的技术能有效解决冬天的加热问题。“加热一分钟可以做到10度,如果在零下30度的情况下,给你加到10度,也就是三分钟”,实际上跟燃油车速度差不多。
已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路测牌照,两年后实现 L3 自动驾驶
其实拿到这个牌照条件还挺苛刻,需要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自动驾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程序,且该号牌共分为 T1 至 T5 五个级别,有效期为 3 个月,3 个月期满后需要进行再次考核审批。一个月前,北京市向百度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
北汽新能源所希望的自动驾驶实现路径,是今年、明年和后年,分阶段实现 L2、L2.5、L3 级别自动驾驶。刚刚上市的车型 EU5 算是整套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验者,会搭载达尔文系统,并且在后年实现L3 级别的自动驾驶,比高速公路场景覆盖更多的城市路况。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
无论是 OTA 对电控系统进行优化,还是两年后实现 L3 级别自动驾驶,看上去都是个非常难实现的技术门槛。但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要做人工智能,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先天优势,就是大量的用户,北汽新能源在采访中说目前已经收集到了来自于 20 万用户的 200TB 数据,而达尔文系统就是基于这些数据来优化整个的驾驶体验的。
目前,北汽新能源的整车开发体系和流程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整个的开发流程更多的是围绕着个性化;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习、自成长,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能把车的属性和功能加进去。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