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铭扬
2018-11-07

公路飞行丨蔚来App是挺好,但其它车企抄不来
新出行社区 · 话题文章







宝马和福特的App同样躲不开注册流程

买奔驰难,想看一眼奔驰App也不容易啊,先把右侧几栏填完再说
甭管人家App做的什么样,你都得先注册完再说,想先“验货”看看,门儿都没有。不过,车企耍大腕,用户自然也是不惯着你。有耐心的朋友,注册一个陪你玩玩,没闲工夫的用户直接卸载让你滚蛋。
蔚来什么做法?你可以先不注册,首页绝大多数内容允许开放浏览,直到必须需要ID的社交环节,才给出注册提示。先让你玩爽了再说,前期绝不过多打扰。
先内容、后社交,然后才和你谈买车


“发现”的四大内容架构
老规矩,再翻几家其他车企的App设计逻辑:

卖车第一型App:小鹏汽车、零跑汽车、新特

急切绑定型App:东风日产、WEY

维修保养型App: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别克
主要向用户传递什么信息?
1、我们品牌又出新车了,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2、我们给车主提供维修保养预约,道路救援、违章查询等服务
3、我们准备了远程控制空调、灯光等等功能……
第1条生硬灌输,很容易让人心生厌恶。第2条终究是低频使用功能,试问车主一年能保养几次?救援几次?违章几次?至于第3条,一样的道理,一年开下来,平均一天用两次不能更再多了。
更重要的是,你的这些服务很难吸引到车主以外的新用户啊!绑定不了车辆,这些App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而最容易吸引新用户、且能做到高频使用的服务恰恰是“内容”和“社交”,这才是蔚来App的真正核心。


(一些预定车主吐槽基准版ES8的用皮面积)

最后结果是:他们的1号员工站出来解释了一遍
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话虽这样说,但又有几家车企能做到?
既想营造活跃的社区气氛,又想篇篇赞扬。这就好比,你要求一辆车既有丰田埃尔法的空间,又有保时捷911的操控性,最终结局只能是满盘皆输。


(活跃度吓人的一个App,且用户真实度可信)
用户之间在交友,大佬们也没闲着。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李书福、知道王传福、知道魏建军,但你知道他们每天的动态吗?

(李书福上一次更新微博是5年前的事,王传福则是7年,魏建军的微博现在空空如也)
再换个问题,你知道现在BBA中国区负责人是谁吗?他们每天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内容?
除了高层之外,其他员工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又是如何理解自家产品的?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车主,以上答案很难得知。
不得不说,蔚来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公众的窥探心理。除了C端用户(车主or非车主都可以),蔚来高层还有一批内部员工,App内也以人格化形象对外。李斌、秦力洪这样的企业高层动态不停更,偶尔还在评论区和用户互动一下。

(不管是不是本人回复,但用户确实感觉很新鲜)
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新鲜感。无论是你开奔驰还是本田,试问有车企员工和你建立过联系吗?
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和用户在一起互动,实际效果比那些歌颂领导的软文好了不知多少倍。外界骂这些蔚来粉丝是脑残粉,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人就是好这一口,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重视。

和身边朋友在讨论蔚来App还有什么优点时,有人补充UI设计精美,有人说礼品周边做的棒,是个电商潜力股,都很有道理。但归根结底,这不仅仅只是做一个App这么简单。企业文化还有决策机制,共同决定了一家公司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用户。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对于多数车企而言很长一段时间都值得思考。
因此,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段前言,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则比较困难。太多的利益需要重新分配,蔚来这个App,其他车企只靠技术学不来。“后发优势”四个字,放在这件事上行不通。
转载来源:公路飞行;作者:李铭扬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