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痛快舒畅
2021-06-16

为什吉利对于极氪如此重视?——5月新能源车企销量TOP20榜单

新出行社区 · 文章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车圈都被极氪的首批预定产量已满的照片刷了屏。现在极氪已经成为传统车企全面迈向新能源和“用户企业”的一个代表了。

       让人疑惑的是,一方面今年年内预订产能已满,一方面咸鱼上开始大量转让极氪的大定订单。不知道如此迷之操作是不是也是“用户企业”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先看看各大车企新能源车企5月上险量的数据吧。

 

正图如下:

 

       如果我们按照月度销量占比来看,排名TOP20的车企合计销量16.09万辆,占到月度新能源销量的80%,可以说基本代表的行业的主流表现。

      如果按照车企月度销量份额来看,基本上可以把这20个车企分为4个档次。四个档次之间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异,第一档+第二档的四家企业销量之合是TOP20其余企业的50%;第三档企业数量最多,销量占比约在25%;第四档企业存在感偏低,销量占比约12%;剩余未统计的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特别是被游资热炒的金康赛力斯,旗下与华为合作的SF5车型5月销量仅仅只有110辆,1-5月累计上险量503辆。

      第一档:新能源市场份额大于10%的企业。一共有三家:五菱、比亚迪和特斯拉。

 

       五菱:依靠MINI EV一款车,已经连续霸榜接近8个月了。自从超越特斯拉国内市场第一后,这个王座就再也没有出让过。

 

        比亚迪:曾经的国内“新能源一哥”,目前正处在从燃油车全面转型新能源车的过程中,表面上比亚迪依旧是依靠“车海”战术,来占领市场。其实,比亚迪意图做的就是在A级轿车和A级SUV这两个主流战场上正面对抗燃油车。至于“现象级产品”—汉(EV和DM),则是比亚迪向上突破的全面尝试,现在看来也是比较成功的。在最近的“重庆汽车论坛”上长安高管还是有点羡慕比亚迪在20万+以上的突破的。据老王说,6月新能源车销量将会突破4万辆,不知道到时候上险量能否超越五菱?重回“新能源一哥”的地位呢?到时候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吧。

 

        特斯拉:在3月的上险量一度突破3.47万辆,达到自己的历史新高,但随着出口及上海车展事件的爆发,导致特斯拉在4月的上险量一度滑落到1.19万辆,5月回归到2.21万辆。目前,尚不确定特斯拉的订单恢复情况(有传言下降到1万张以下,同时也有常规的6月促销活动),只能等待6月的上险量数据来验证了。

 

       第二档:新能源市场份额大于5%的企业,相当于单月销量超过1万台。仅仅只有广汽埃安一家。

 

      广汽埃安:核心产品就是Aion 三剑客“S+Y+V”。Aion s;主流A级轿车,还是以面向出行市场为主,预计在月底将会推出升级版的Aion s plus 号称“全球最低风阻”量产车,全面满足私人市场的需求;Aion Y是与比亚迪D1竞争滴滴定制车的备选车型,以10-15的价格与优秀的内部空间表现,初上市的销量还算正常;Aion V主流的A级SUV,自上市以来销量不温不火始终保持在2000辆左右。

 

       第三档:新能源市场份额大于2%,且小于5%的企业。共有九家企业,包含5家传统车企+4家新势力车企。

 

        上汽乘用车:上汽的新能源之路一直有点坎坷。虽然,一度因为受益于上海的政策,导致荣威销量还是不错的。但后续Marvel X为代表的一系列纯电车型滑铁卢,导致荣威将新能源品牌换标成为”R“品牌,现在又和阿里联合打造“智己”汽车品牌。模糊的定位、不断调整的品牌,几乎让上汽新能源错失了最好的3年发展期。即便是联合阿里的全新产品“智己L7”和“网红”的极氪001相比,也找不到太多的存在感。甚至,如果继续吃老本的话,极有可能会被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所超越。所以,上汽在面相未来预期的资本市场不被重视,也算是有原因的。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与其自主品牌TOP2的地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在新能源领域仅仅依靠一款A00级的油改电产品奔奔EV独自撑起场面。没有办法“产品不行营销凑”,在混动方面推出蓝鲸iDD混动系统,号称45%的热效率,搭载在热销UNI系列燃油产品上进行销售。在纯电方面,只能拉来宁德和华为,共同打造“阿维塔”品牌。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长安需要加油了,如果2023年还不能有拿得出手的纯电产品,长安也会大概率落后于新能源时代了。

 

       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就放在一起聊吧。

 

       蔚来目前遇到了一个短暂的销售瓶颈,均价43万的车型在国内毕竟是一个空间有限的市场(2020年大于30万元的总销量占比仅仅只有15%,约合300万辆),这不已经在着手推出子品牌“双子星Gemini”,虽然官方一直遮遮掩掩的不承认品牌下探,但市场的格局就是如此,不下探就没有销量质变,没有销量质变就没有规模优势。

 

       小鹏则是依靠P7磷酸铁锂版,又上了一个台阶。虽然有传言说有部分车以低于市场价3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出行市场。但不出意外的话,小鹏P5将接过P7的班,成为小鹏下一个有力的增长点。

 

       理想的定位精准,抓住了一个“空白市场”。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看理想如何渡过这次难关了。据说6月订单在8000辆左右,7月份我们可以看一看具体的上险量和销量数据。

 

      奇瑞:和长安处于同样的境地,就不多聊了。

 

      长城:欧拉品牌的彻底女性化,也一度让黑猫、白猫、好猫等一众产品达到月销万台的状态,但今年由于芯片紧张,导致长城在内部选择上更倾向于哈佛品牌,所以无论欧拉还是坦克5月销量下滑严重。和长城的燃油车战略一样,长城的新能源也属于“瘸腿”状态,燃油车没有轿车品类,纯电新能源也没有主流A级或者B级车的产品,不得不新设立“沙龙品牌”去赌“下一个技术”——氢能源汽车,但这是一条几乎已经被日系车企证明选择错误的道路。能走多久?能走多远?还是交给市场来回答吧。

 

      北汽:从19年的新能源头部玩家,现如今已经沦落到了TOP10开外而且被新势力三兄弟集体超越。只能说风口会过去的。即便是计算上北汽极狐的销量(极狐aT5月销量还不及赛力斯SF5呢,只有109辆,1-5月销量更是仅有478辆),北汽也依缺乏足够优秀的产品。所以,在6月11日工信部第345批公示目录中,推出了一款续航120公里的A00级车小猫(确定这不是“二次抄”),以及一款续航610公里的Modern in的纯电轿车。就是要上打纯电旗舰,下打宏光MINI,只是这些产品是不是来的有点晚呀。

 

      合众:一个很多人都比较陌生的名字,就是生产哪吒的那个品牌(马上就要有发布会了)。依托A0级SUV哪吒V的热销,开始接近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了。现有产品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以等一等发布会的最新情况了。

 

       第四档:新能源占比超过1%,但低于2%的企业。这里聚集了传统燃油车的大佬们,也有新势力的坚强。共有六家企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宝马、通用、吉利,这些合资合自主品牌的大佬们,他们在新能源销量榜上的地位与燃油车的地位,简直可以用“天上地下”来形容。这五位大佬们合计的销量,还赶不上特斯拉一家的销量。

 

       南北大众:今年的新能源主要依靠全新MEB平台的ID4了,虽然ID4在欧洲销量还可以,但在国内基本上算是惨不忍睹了。两个兄弟车型加在一起还比不过宝马30万+级别的iX3的销量呢。另外一个依靠就是主流B级车的插混车型,除了帕萨特PHEV销量过千意外,其余产品月销都是三位数。大众眼看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走高,不断的蚕食燃油车的份额,不但苦于没有能打的拳头产品,还要向特斯拉购买大量的新能源积分。这里的苦,找谁说去呀?

 

       吉利:聊了半天,终于聊到吉利了。在新能源车企第15位的排名,对于吉利来说肯定是不满意的。但一顿操作下来,无论是油改电的帝豪与几何,还是沃尔沃的极星2,没有一个产品的销量是能够让吉利满意的。于是,脱胎于领克的“极氪”仿佛就成了吉利的“救命稻草”,彻底转向新势力学习——什么“用户企业”、什么“用户共创”等一堆新名词,并同时开启了疯狂堆料的模式,就出现了001这样的产品:稍微选配一下,价格就上到34万了。100万关注、31万新注册用户,6月15日之后不在接受2021年的新订单了——因为2021年的产能已满。个人非常好奇,极氪到底预订了多少?为什么在整个吉利集团4月的产能利用率仅仅只有31.6%的前提下,极氪的产能会出现不足?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欢迎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

 

       宝马:宝马新能源的两个龙头,一个是5系PHEV产品,一个是去年重磅推出的国产纯电iX3。现在看来,5系PHEV产品的销量进入瓶颈期了(有产品原因,也有市场原因),而iX3的销量却时时有惊喜,自从官降7万之后,纯电iX3的销量几乎月月过千台。已经成为BBA中同级别纯电车型的销冠了:可以对比的奔驰EQC 5月销量617辆,1-5月累计2634辆;奥迪etron 5月销量33辆,1-5月累计815辆;而纯电iX3 5月销量1159辆,累计销量5480辆。看来,这一波新能源的转型,宝马再一次走在了前列,而奥迪则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通用:通用的新能源战略在国内更多依靠上海市场,依靠Velite 6极其衍生的插混车型。也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

 

       威马:作为曾经与“蔚小理”一起,最被大家看好的新势力之一,在经过3年的鏖战之后,开始明显掉队了。作为传统汽车人在车型方面,缺乏特色成为威马在竞争中的最大劣势。作为曾经喊出1年交付10万辆的豪言壮语,在面对月销量徘徊在2000-3000辆时有着巨大的反差。而他是否会是2021年最落寞的那位呢?

新出行综合社区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2
    点赞
  • 2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