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迪e-tron,一个绝不后悔的选择
先说说我是怎么知道这台车的,今天三月份,被一个朋友邀请参加一个试驾会,说是奥迪的一款要上市的电动车,我说我近期不想买纯电的,因为之前试驾过太多的纯电新能源了,目前没有一款让我满意的,无奈盛情难却。但是就是这样一次不期而遇的试驾,让我完全被e-tron的性能所折服了,其中两点让我很坚定的下决心去订购这辆车,首先,这台车底盘的调教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标配的空气悬挂系统,记得试驾的时候我们过了一个减速带,我几乎毫无感觉的就过去了,似乎这个减速带就根本不存在。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台车的e quattro的性能了,试驾路段有一段越野路段,伴有沙石,ade教练让我们切换为越野模式,这台车轻松通过。第三点就是这台车的驾驶感受太像汽油车了,不激进,驾驶也很平顺。基于以上的原因,买车就提上了我的日程。此时国产e-tron还没有发布,我接到了奥迪的邀请,参加位于三亚的上市发布会,这时候我知道了国产e-tron的上市价格,金融政策以及很多技术细节。


既然一切顾虑都打消了,那就决定买。上海购买新能源车的流程相对比较复杂(使用免费赠送的绿牌时),如果想要使用免费赠送的绿牌,那么就要先进行新能源购买资质的审核,使用一网通办app可以自助进行审核,如果这一步通过了,就可以联系4s店进行购车的相关事宜了,后续的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安装充电桩,额度审核,提车。原计划提一辆和试驾车一样颜色的安提瓜蓝,无奈一直没有排产,退而求其次,提了一辆天云灰,本来想提车后就去改色,但是拿到车以后,发现天云灰越来越耐看,那就先不改色了。
先看看车辆的外观
以下图片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已经将车牌号做了PS处理,非真实车牌









再来看看车内的细节













最后看一下轮胎


附上一组自适应空气悬挂的数据

用车感受
如今提车已经一个月了,说说这一个月的感觉吧,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台车标配的空气悬挂了,最大离地间隙为213mm,高度可调节范围是76mm,前气动五连杆悬架,后使用多连杆气囊悬架,配和e quattro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这台车的通过性。
灯光方面,全系标配的矩阵式LED大灯分为七个光段,每个光段都可以独立接通关闭或者调节亮度。内置的氛围灯非常的绚丽,尤其是在夜晚,30色的氛围灯颜色,可以组合出900种配色,夜晚的时候开着这台车就是享受。
动力方面,其540Nm的扭矩(前电机226Nm后电机314Nm),足以匹敌3.0T燃油车的动力。
其科技配置更是不计其数,如360影像系统,可以实现真实场景与3D视图等多种模式,如虚拟俯视图,后视图,前后180度等多种视图。还有感应式后备箱等等。
隔音方面,整台车配置了多处的隔音棉或者隔音垫,因此我们再开这辆车的时候,会觉得车内特别的安静,音响效果也随之提升了一个档次。
对于北方的同学,这台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e-tron是带有热泵的,可以智能的控制动力电池(使电池组的温度始终控制在25-35的最佳区间),空调及冷却系统。
至于充电速度,我还没有使用过快充,据说使用直流快充,从5%充到80%只要40分钟,我家里使用的11KW的充电桩,平时下班就插上,早上拔下,日常使用非常的方便。
差点忘记说这个拨片了,这是我开车时候用的除了电门以外用的最多的了,利用拨片可以实现两个级别的动能回收,现在看到前方红灯,我都是手动模式通过拨片减去,能回收多少能量就回收多少,哈哈哈。
续航方面,很多人都有里程焦虑症,但是我没有,这辆车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续航在400公里左右,我坐标上海,这个续航,基本在江浙沪跑跑都不是问题,而且我上面说过,它的充电速度非常的快,高速服务区大都有设置充电桩,在城市里就更不是问题了,充电桩的数量甚至比加油站还多。停个车吃个饭电就充好了。

更多的体验还需要后续用车的时候再发掘,让我们e起tron造更好的未来。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