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己 180+,还以为是要求身高180+[害]
上周聊到了中国用户日常用车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驾乘舒适性,看到有朋友在文章下面提到了 180+ ,回去仔细研究了智己 L7 的 180+ ,那今天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用户关注 TOP1— 整车气味。
作为宝妈,在选车购车时,除了车内空间外,一定最为关注车内的材质和气味问题,但由于体验中心的车辆一般都经过一些特殊处理,或者停放过很久,所以气味问题不会在选车时发现,但会了解相应的材料。汽车厂商们在察觉到用户关注点后,也开始在用材宣传上做起了文章,半苯胺、 PU 、真皮、 PVC 、人造革、麂皮、仿麂皮人造革、植绒等是近年来耳熟能详的词汇了,重点都是为了烘托整车的舒适、温馨、环保、安全。
今天就来仔细聊聊被大家熟悉的“新车味道”。
中国市场用户提车 1-2 个月后对新车味道的总结为:
TOP1 :皮质味,很重但不臭,主要来源是真皮座椅
TOP2 :塑料件的塑料味,主要来源是门板或仪表台
TOP3 :地垫的臭味
一般 A 级及以下车型的真皮用料较少,塑料味是重点抱怨, B 级及以上主要是座椅的真皮味道,部分豪华车上会有原木的味道。因为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大家基本对新车存在一定的味道都有较大的包容,基本上会自行购买活性炭或者用香氛来抵消不悦,2 个月内味道几乎消散的话,用户基本不会控诉。
越来越卷的汽车市场里, OEM 开始绞尽脑汁吸引用户。气味优化方面,主要是源头 + 路径 + 终端。
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上,很多车型配置了智能香氛系统,可以按照香味类型、浓度等等进行自定义,从而来抵消新车原来的异味;
源头上,有车企会在材料上增添香味剂,来掩盖塑料味或皮质味道,但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一不小心触碰到用户的神经!尤其是有鼻炎的用户群体,可能会对不自然的味道非常敏感。
这两者算是用户感知最强的,一方面增加了智能化的配置,智能豪华升级,另一方面基本成本可控,算是最经济的方案。
路径其实就是所谓的处理工艺。
我们交了新房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通风 + 高温来散味道。汽车一样,在材料不变的前提下,高温烘烤是大多数车企采取的方式,但烘烤是存在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包括烘烤设备、材料放置区域及烘烤时间等等。所以,通常为了保证按时交车,车企均会有所控制。
智己 L7 宣传是车辆下线时可以达到常规车辆半年后的气味水平,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尤其是小宝宝家庭和气味敏感用户们的。但是,宣传归宣传,事实如何呢,我特地去爬了网上关于 L7 用户的提车日记,好像反馈还不错。
回想起自己闻过的福特、别克、大众,甚至凯迪拉克的车型,额 …… ,朋友们应该没有一个不买活性碳包的,网上曾经还有视频传授碳包的正确用法。
不过时代在进步,相信未来的新车都会越来越好的。
汽车行业都卷起来吧,造福的是用户呀!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