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G9会不会是我的后续选择
在看了新出行关于G9的专业、详尽的静态和动态测试后,对小鹏G9的期待又多了些许,到底G9会不会成为我的后续之选……
结合小鹏官方的“Before Landing”专题宣传片(推荐大家看下,有很多的信息),我觉得小鹏的技术基因没有变,G9仍然是一台技术控的不二之选,好玩、智能、更前卫,独树一帜的企业风格,让你又爱又恨。

第一、谈谈智能科技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依然强大,综合能力依然排在国产第一,点对点的自动辅助驾驶很吸引人。

四驱车型更是有智能动力分配,这个是一个飞跃,也体现出小鹏的科技研发在慢慢形成能力。挺好玩,在极限情况下,驾驶感受,车辆能力也会比较好一些(吐槽下老款G3大力起步时车轮打滑的情况)。
第二、谈谈座位布局

有点遗憾,依然是大五座,可能与平台有关,车长、轴距不太适合六座,个人感觉六座会有更多的出行选择。实际用车下,虽说多人场景并不多,但一旦决定父母子女多人同行,如此高端的大五座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第三、谈谈充电续航

超级快充还是需要基建进度和电网改造,会有很多的挑战。从小鹏的超充布局速度来看,应该会很快到来,毕竟现在的超充已经布局到了地市级别,部分县城也有。后续不知道是新建超级快充,还是改造现有超充。个人觉得高速口的布点应该优先一些,能够很好解决长途驾驶的痛点。
总结以上三方面的看法。
1、小鹏的科技一直是引以为傲的企业基因,科技赋能的G9会让我们的行车习惯产生变化,也会让整个行业发生变化,但是需要时间沉淀,用户的保持增长会支撑车企梦想的实现。
2、座位布局需不需要6座,还要看大五座的舒适性和用户本身的刚需。自驾游会是不确定的疫情下最佳的选择,中国那么大,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小时候父母带着自己出游,未来肯定会带着父母、爱人和孩子一起出游。
3、5分钟增加200公里续航,实际测试很诱人,但需要比较高的门槛,除了桩还要有强大的电能储备。安装地点和基建速度决定了用户感受。
小鹏G9确实是一辆很好玩的车,属于科技控的不二之选,没有6座还是有些遗憾,但是智能辅助驾驶、超级充电会让部分用户抢先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这个用户群体的增加同样需要整个配套、行业的进步。
到底会不会是我的后续之选,最主要看价格和权益。
首先,价格方面,小鹏的研发投入很高,车辆定价很难。为此,何小鹏提出了“配置价格比”,这个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如果能够由用户灵活选配,这将会匹配更多的用户群,至少我认为音乐厅的功能不是我的必选,颜色、轮圈大小可以忽略,但长续航、四驱一定是我的刚需。
其次,权益方面,作为第一批的G3车主,见证了小鹏的发展,也有幸较早享受到了智能电动汽车,享受了免费充电、终身质保等等,要让我换车还是有些舍不得,如果老的权益能够延续到新的小鹏车型上,那么肯定会保有绝大部分的铁杆车主。
最后,建议车企在规划情怀时还是要兼顾下车辆功能的释放时间点,如果现有车辆能力的全量实现恰逢车型的升级换代,那么总感觉有一丢丢被忽悠的感觉,“买了一部车,宣传的功能刚刚实现时,好像已经出了新车型”,这时候权益延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希望小鹏更重视用户需求,关注功能实现进度,考虑权益延续。
继续加电,鹏程万里!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