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诋毁不吹捧,在小鹏社区永远为小鹏出谋划策
我应该是最早了解小鹏的一批人,是G3最早的预订者,身边有朋友还开着G3初代,还有朋友是小鹏上市以前的投资者。所以在小鹏社区我会永远为小鹏出谋划策,不吹不黑。
其实L8出来跟G9存在竞品关系,我并不惊讶,因为在G9发布会之前,我发文章说过L8是最大的竞争者,所以我已经有这个预期。不过刚刚处理完事情,看了下群和网上的舆论,很多非小鹏预订者,看热闹的说了很多很恶心的话,吃瓜不嫌事大,所以还是忍不住写一些东西。我长期在理想车主群(新出行)和小鹏车主群等一些群里,所以会了解到如今天和昨天事情过后理想车主对小鹏的评价(包括一些大v小v的群里发言),小鹏车主对小鹏的评价,综合来说,我说的是客观有理有据。在这里我个人总结一下L8发布对G9的影响,以及G9自身的优劣势,不评价小鹏公司内部的管理方法。
首先,必须承认,理想的增程汽车很强,在锂矿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把增程的优势和成本发挥得淋漓尽致。增程的优势无里程焦虑,电池小成本较低,多出来的预算被理想狠狠的增加在内饰/空间/底盘上,再加上理想汽车车型人群清晰的定位,整个策略思路清晰严密针对性强。
其次,L8价格在40万以内,显然对G9影响很大,这个在发布会前我简单分析过。增程对纯电,在锂矿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优势比上一年更大。实际上L8不仅仅对G9影响大,在2021年理想One销量节节攀升,对蔚来Es668的销量影响也很大,但今年再看蔚来,蔚来已经悄悄的把30-40万的suv升级到40-50万,30万价格段留给了轿车,完全错开了跟理想增程的竞争,现在接替蔚来去pk理想增程的变成了小鹏G9,是这么个逻辑。所以按理来说,L8或者理想one对G9的影响,早在1年前就应该是明牌,不是秘密。
然后,面对增程是否无解和G9自身的优劣势。增程和混动不是万能的,不少增程混动车主表达过没有家充的情况下出去充电太频繁,或者家里第二辆车跑长途较少没必要买混动,再或者希望纯电一步到位不搞烧油的等等,这几种情况的人虽然不是绝大多数,但也不在少数。现在衍生出了一个很反"常识"的统计结果,很多人以为最好有家充才买纯电,但实际上是,混动车主比纯电车主更需要家充,很多纯电车主压根没家充。综上所述,混动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他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方案。但是G9能不能吃到这部分用户,还要看G9自身的优劣势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小鹏一路走来是打过不少仗的,P7面对model3,全系面对比亚迪混动和纯电,即使还有能力不足和缺陷,但都生存下来了。这次面对L8,打起精神,不断成长,找到与L8共存的市场空间,然后逐步淘汰混动。
G9的产品力的长处是800v,xngp,5D音乐,语音2.0和3D-ui,四驱和双腔空悬,超充站。劣势是车身长度小了一截,纯电成本高不少。如果G9+空悬+激光雷达跟L8同等配置情况下,要有同等的价格是不可能的,虽然同等配置下,我的马的素质可能不如增程,但不代表不能比,还是可以田忌赛马,争取不同的市场。我预测L8max和pro的价格是38万和35万左右,L7max和pro的价格是36万和33万左右(把L7考虑进去是因为L7很快就要发布),但也有可能因为全系标配空悬,价格会增加1万。那G9第一段最好的市场空间,便是30-35万的区间。570e+nappa舒适配置+xngp 价格在35万以内,去pk 无激光雷达的L8pro和L7pro,有一定胜算。570e+nappa舒适,570G+nappa舒适,价格则在33万以内,L8和L7不在这个区间,则G9就少一个强力竞品。650四驱+双腔空悬+nappa舒适+xngp,价格在40左右,定位运动可玩性max爆表,去pk L8max,胜算肯定不大,但胜在差异化够明显,一定有人买单,总结成下面这样:
30-33万 不跟L8L7竞争,配置为570e+nappa舒适,570G+nappa舒适。
33-35/36 跟L8L7pro竞争 ,配置为570e+nappa舒适配置+xngp,可能加上5D音乐到36.x万
36-42万 跟L8L7max竞争,配置为650四驱+双腔空悬+nappa舒适+xngp+5d音乐,运动max+++;
注意nappa舒适是包含nappa/前排按摩/电尾门(如果有后排按摩更好)
昨天G9的宣传和sku策略的确出了问题,但不管面对谁,自强则是恒强,forever~~~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