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店(51)|PHEV 不再送绿牌?看看上海地区各品牌如何应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崛起,除了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外,政策的催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送绿牌成为了大多消费者购车的理由之一。
就拿上海市举例,9 月上海车牌平均成交价为 9.24 万元,超过 9 万的价格,中标率也仅有 10.6%。所以面对想买油车但又没牌照的消费者,面对送绿牌的插混或者增程车型意向就更大了。
不过,近日一份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被广大网友热议,起因是上海人民政府曾下发规定,2023 年 1 月 1 日起,插电混动(含增程式)汽车,不再享受专用牌照额度。

这就意味着,插电混动(含增程式)将不再享受上海当地对新能源汽车上绿牌的福利,而车主们也需要花费数万甚至十数万去竞拍 " 指标 "。
那么本篇探店我们就来看下,目前在即将实行新政的这个时间点,我们询问了理想、比亚迪、荣威、奔驰、吉利、问界这几个品牌,看看上海市插电混动(含增程式)车型市场的情况如何。
一、各家插混、增程车型交付时间及购车建议
1 、理想
目前通过访问得知,理想销售表示对于上海政策情况还暂不能完全确定,不过还是不太建议下订理想 L9,因为目前 理想 L9 的交付时间已经超过了 3 个月,也就是说需要到 2023 年春节期间才能交付,不能保证能够上绿牌。

而对于上海消费者,理想销售表示更建议订购理想 L8,交付时间将会在 12 月份左右,刚好能够掐在政策的“尾巴”上。 即使最后出现意外状况无法上牌,也可以退车退定金。
2、比亚迪
关于插混巨头比亚迪,我们也针对王朝以及海洋网进行了询问。通过探访得知,多位销售表都确认上海明年将不再赠送插混或增程绿牌,现在是插混车型最后的下单时间。
目前比亚迪宋 PLUS DM-i 在上海店内有部分配置及颜色的现车,下订的话也能够在 1-2 个月完成交付。而比亚迪唐 DM-i 虽然没有现车,不过也有部分在途车辆,最快半个月提车,现在下定的话也能在 1-2 个月交付。

此外,个别销售表示,江浙地区的生产配额在近期也在往上海倾斜,优先满足上海的定单客户。
也就是说目前在上海订购比亚迪插混车型的话,基本能够年底前完成交付并且完成绿牌申请。
3、问界
目前问界 M5 的交付周期在 4 至 6 周,M7 的交付周期在 6 至 12 周左右,对于 M5 来说时间比较充裕。
不过,对于问界 M7 的话,销售表示三款配置当中,后驱舒适版提车时间相对会更快一些,在 4-6 周左右,四驱豪华版会晚个 1-2 周时间,选择零重力座椅也会晚个 1-2 周时间。而四驱旗舰型相对会更晚,需要 10-12 周才能交付,所以销售并不建议选购 M7 的四驱旗舰型。

并且销售表示最好在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完成下定,这样才能保证能够赶在政策前完成绿牌的申请。
4、吉利、奔驰、荣威
对于这三家车企来说,我们也访问了其旗下的插混车型:帝豪 L 雷神 Hi·P、奔驰 E 350 L 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荣威 RX5 插混版。
经过问询得知,三款车型店内均有现车,提车时间比较充裕。不过,销售建议最晚在 12 月 5 日提交绿牌申请,也就是说最晚 11 月中下旬就要订车了。

通过查询官方以及询问得知,上海新能源牌照申请大概需要 10 个工作日左右,不过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在购车淡季人少的时候可能三五天就完成申请了,但旺季的时候等待时间可能就会稍长一些,有的车主等了半个月才完成申请,因此具体时间要以实际为准。
但在“送绿牌”政策即将结束之时,想必购买插混或者增程车型的消费者也会增多,所以还是建议想要购买插混或者增程车型的上海朋友留好充裕时间进行牌照申请。
简单总结一下,提车时间在 1-2 个月的车型最好在 10 月底或者 11 月初就要下订,有现车的建议在 12 月份前完成下订,而交付时间将超过 3 个月的建议不要下订。
二、对各家车企有影响吗?
根据汽车电子设计数据显示,2022 年 1-8 月上海汽车上险数为 33.5 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上险数为 14.65 万台,新能源汽车是上海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就插电式混动汽车而言,上海插电式混动汽车渗透率也达到了 15%,在国内城市中排在前列。其中原因与上海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在上海燃油车牌照竞拍价格需要近十万元。
当“2023 年插混车型不再享免费沪牌”开始实行,也就意味着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以及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渗透率或许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对于插混或增程车型的潜在消费者来说,2023 年购入插电式混动车型也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以至于放弃购车。
对于车企们来说,受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插混巨头比亚迪了。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 64 万辆,其中,DM 插混车型累计销售约 31.5 万辆,占总销量的 49%。

而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上海市场的累计市占率达 11.56%。所以插混不免牌政策对于比亚迪上海地区销量,甚至是总销量还是会有不可避免地影响。
受到波及的还有以增程式汽车为销售主力的理想、华为问界等汽车品牌。但两家品牌的销售均表示,政策影响程度有限,毕竟两家车企的主要销售城市并不是上海。
理想销售表示,政策有影响但并不致命。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在上海市场的累计市占率仅有 2.85%。
问界销售同样表示,和深圳等地相比,上海并不是问界的主力销售地区,在全国的销售份额占比并不算高,并且问界M5 EV 已经上市,之后会更侧重于纯电车型的销售。而目前问界 M5 的交付周期也比较稳定,问界 M7 相对会比较紧张一些。
至于其他传统车企来说,旗下的插混车型也并不是主力产品,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最后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插混车型来说,在上海的销量已经不算特别高,上海的出租网约车也已转到了纯电车型,私人消费者对纯电动接受度也比较高。因此插混车型无法享受绿牌的政策,对市场影响应该很小。”
三、插混、增程车型沦为“弃子”? 痛失上海市场
众所周知,插混、增程车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兼顾使用燃油和电力,相对纯电动车型来说没有里程焦虑,相对纯燃油车来说普遍燃油经济性更高。
但这类型车型依然需要消耗燃油去驱动,意味着同样会释放碳排放,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是违背了新能源车型节能减排的初衷。
特斯拉 CEO 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平台评论表示:混动汽车只是汽车发展的一个短暂阶段,现在是时候放弃混动汽车了。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确实给了马斯克如此说话的底气。
就中国市场而言,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9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61.1 万辆,同比增长 82.9% ,渗透率为 31.8% 。 其中,纯电动车型为 45.7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含增程)为 15.4 万辆。 从数据可见,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目前也远远优于插电式混动汽车。
而例如上海 "2023 年插混车型不再享免费沪牌 " 这类政策预计也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开来,插电式混动车型就俨然有了一丝“弃子”的意味。当然这颗“弃子”可能会用自身的实力在棋盘中留得更久一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也表示,“补能的问题解决不掉,混动就有存在的必要,能源革命是需要时间的!”
编辑总结:
当然,对于目前市场以及体验来说,插混以及增程依然是现阶段最佳的解决方案,从燃油车过渡来讲,都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就如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说的,补能的问题解决不掉,混动就有存在的必要。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新能源时代,未来的新能源肯定是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兼顾能源安全、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无论是出于对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是减少城市拥堵的目标,它们都有充分的理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始收紧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最后替代或者成为市场主力出行车型选择。
对此,你们又怎么看呢?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