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晓白三千里
2022-11-18
极星2
海豹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带来的监管空白是当下最严峻的问题

新出行社区 · 文章

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监管的空白,技术只有在被广泛推广、应用了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相应的监督规范,甚至立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你使用了自动驾驶,车子发生事故撞死人了,到底责任算谁的? 目前各大车企在直接研发L3或跳过L3研发L4方向上出现了分歧, 就是由于L3自动驾驶很难界定事故责任方的问题。

智能汽车的发展是革新性的,车企们最喜欢用的营销噱头就是汽车将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款电子产品。这样耸动的话语让人一听就对智能汽车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幻想,以后车可以不用自己开,可以在车里看电视、唱歌、打游戏、办公,彻底颠覆出行方式。

但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这些BUG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作为一辆汽车,当这个BUG落到某个具体消费者头上的时候,带来的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中国作为智能汽车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在智能汽车的监管建设方面也是最迫在眉睫的。因为随着智能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增长,智能汽车出现的潜在问题已经开始有显露的苗头。

本次潮州特斯拉事故发生,进一步说明了出台专业、可靠、切实有效的智能汽车监管方案的迫切性。不同于以往的单车事故,潮州特斯拉事故是造成2死3伤严重后果的危害社会安全的事件,按照过往案例,如果是车主主观行为导致如此严重后果,是要判死刑的!

现在警方已经排除了车主的主观行为,也请了上海的鉴定机构来对事故车辆进行鉴定,但是车主表示如果没有拿到行车数据的前提下,不会承认鉴定结果。这也是再次引爆了大家的讨论,大量人得意洋洋的跳出来指责车主做贼心虚。

引起如此大争论的本质原因,在于这个鉴定【没有公信力】!警方只是说请了第三方上海的鉴定机构,这家机构一定是专业且具有法律资质的,但是这家鉴定机构叫什么名字不知道、鉴定会调取什么样的数据不知道、使用什么标准的鉴定方式不知道、使用的鉴定标准是否能对车辆的软件问题进行鉴定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如果这家机构如果出具了不利于司机的报告并且被警方采信了的话,司机会被判刑。

周鸿祎曾表示:我们发现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在2017年以后出厂的车存在漏洞,可以被远程控制,在车辆停放的时候能够开启车门、远程发动。而在开车过程中,利用该漏洞也能对车辆进行干扰。当自己要跟马斯克讨论这个问题时,结果马斯克却很生气,随后他就不理我了。

特斯拉作为智能汽车激进派的灵魂代表,关于软件安全问题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马斯克还曾推出过一个奖励政策,凡是在固定时间内成功破解特斯拉的人,就可以奖励一台Model 3轿车,而正是这个赌局,诞生了特斯拉破解第一人——刘健皓。 

除了黑客破解意外,特斯拉爆出过的软件故障还有很多,比如APP上自己的车消失,并出现了另外五台欧洲的车,并且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控制这五辆车;      

比如有用户在踩刹车踏板的时候车机系统提示刹车电门同时踩下,松开刹车踏板会有窜出去的感觉,检查后得知是电门总成有针脚接触位置坏了,更换电门踏板总成解决问题。

当车主提出调查现故障时候的后台记录数据,维修站开始说没有,后来说找到了,说数据显示事发时候是油门刹车同时工作的信号。并拒绝提供数据。

当然,这些并不是全部,种种现象都显示出,特斯拉的车辆是有可能被入侵控制的,是有可能出现车机系统检测识别信号出错的,这也说明潮州事件的司机说的话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的,有可能是真实的。

特斯拉作为事件的当事方和利益方,是不可能站出来大义灭亲的说自己有问题的,而用户作为弱势方,很难有行之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对于这次的潮州特斯拉事故的处理,希望警方一定要慎重,可以参照其过往曾出现过的故障案例,充分的考虑、验证黑客入侵的肯能性、信号误读的肯能性等等智能汽车特有的技术风险,从而还原客观事实。

也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重视对于智能汽车软件及网络安全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倘若不然,这样的事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新出行综合社区
特斯拉Model 3
特斯拉Model Y
#单踏板模式该为车辆失控背锅吗?#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2
    点赞
  •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