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己L7 三周驾驶小结
从双十一下单,到11月28日提车,我已经驾驶这台智己L7 Dynamic 有三周时间了,虽然行驶里程不算长,只有300km,但基本上涵盖了我所有的用车场景。今天就来综合分享下我对智己L7 的体验感受吧。

一,续航表现
1,能跑多远?
把续航放在最前面来讲是因为,续航对于从油车过度到电车来的车主来说是最关心的事。毕竟原本开油车从来没听说过“续航焦虑”这种事儿,哪怕跑长途没油了,随便找个加油站,分分钟继续驰骋。
但油车车主在过渡到电车过程中,一定会听到网上各种各样关于续航的声音,进一步加剧了焦虑。
我正好是从智己L7 Dynamic完成从油车到电车的过渡。智己L7 Dynamic的电池包是93KWH,标称CLTC续航为615km。
根据我这几周的驾驶情况来看,平时能耗表现在17-20kwh/100km这个范围之间。按这个表现计算的话,实际续航里程为465km-547km之间。

这个表现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是在我最真实的使用场景下计算出来的,驾驶过程中听音乐、开空调、座椅加热这些都包含在内了。

2,多久一充?
很多人会将车的充电频率类比自己手机充电场景,担心电动车一两天就得一充,一充还得耗时一天。
先说我这台L7的充电情况,拿到车的时候是满电状态,现在3个多周过去,我只充了一次电。
现实中,没有人会把车开到完全没电再去充电,我个人的习惯是在20%-30%这个区间去充电,每次充到80%-90%之间。我个人认为这样对电池健康度是最有利的。所以在我的用电场景里,只用到整个电量的60%就会去补能。我跟很多车友交流过,这也是90%车友的用电区间。
所以,按我的用车习惯,我每开大约300km左右就会去充一次电。300km可以包含哪些场景呢?
我每周上下班通勤里程30km。
假设每周去10km外的市区三次,跟朋友和同事聚餐或者办事,一周也就是60km。
假设我周末还跑个高速去趟隔壁大城市深圳,来回大概100km。

300km的额度基本可以满足我两周的用车需求。有的人可能上下班通勤里程长一些,但按概率来说,大部分人平均每周的行驶里程都在300km以内。大于这个距离的,建议考虑混搭其他交通工具,何苦折腾自己呢。

3,充电便捷性
这里我想用充电便捷性替代“充电速度”来评价补能过程的体验。体验的好坏不在于体验那一刻的“快与慢”。
就好比于手机的流畅性和响应速度这两个概念一样。现在大家都明白,手机灵动的非线性动画流来的体验加持,要好过那些“傻快”的性能怪兽。一个让你点击app后,在app启动过程中填补动画,一个是唰闪一下就打开。尽管“唰”一下很短,但体验不如用动画过渡好。
充电也是同理,很多厂家宣传充电有2C甚至4C的倍率,十五分钟充到80%之类的参数。但是很多时候为了这15分钟,要排队2小时。还要产生额外的附加费用。
所以,充电的便捷性是影响补能体验的关键。
智己给的解决方案是标配充电桩。有私人充电桩和没有私人充电桩真的是两种体验。

因为买车时赠送了1000度的用电权益,所以我特意去体验了一次去找充电桩充电的过程。智己APP里可以看到,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市里可以充电的地方有5个。电费价格在1.2-1.5元不等。我找了一个距离我1.5km的特来电,用快充充了一个半小时赶紧拔枪。因为停车免费时长是2小时。

没有私桩的话,充电过程依然让人焦虑。焦虑的是距离、电费、停车倒计时。有了私桩,就回家该干嘛干嘛,哪怕“葛优躺”也比焦虑着要好。
二,驾驶体验
智己的驾驶参数非常漂亮,还跑了一些漂亮的圈速成绩。比如01:42.212的浙赛、01:12.94的天马圈速。
很多人觉得赛道表现和街道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说明不了什么。但一辆车的驾控好不好,即使是开去买菜,我们也是能感知的。就像手机屏幕上高刷之前,我们没感觉,但用一用之后,即使我们不懂屏幕技术,也能看出差别。
1,弯道和调头
我对于智己L7驾控感受最明显的就在于过弯道和调头时。这是一辆车长接近5.1米的大家伙,但是却给我非常从容的感觉。普通弯道里我不用把车速降的很低,可以轻松过弯。车尾的跟随性很好。
据说是Williams团队调教,车辆的甩尾和横摆平衡确实表现不错。加上重心比较低,所以才会显得这么从容吧。

调头时总担心半径过大,实际在对向第二车道完成调头很轻松。智己L7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从参数上看,智己L7具有四轮转向技术,可实现 12° 转向,让转弯半径缩小到5.4米。
智己L7有四种驾驶模式(标准、舒适、运动、个性化),日常开的时候驾驶模式我还是喜欢放在标准模式。喜欢赛车的朋友,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尝试下超跑模式,再开启那羞人的声浪爽一把。

2,智能驾驶
虽然很多人都在质疑和抵触自动驾驶,无论是从人机交互、驾驶权限这类技术角度,还是法律判责、生命价值这类伦理角度,使得“自动驾驶”在这几年已经悄然换成了“智能驾驶”。但是,谁都阻挡不了“智能驾驶”技术仍在不断摸索进步,不断渗透到新车型上。
我们正在一点点交出方向盘的控制权,这是一个不断蚕食的过程,自动驾驶不会一下子到来,等到它真的到来那一刻,你也已经适应它的存在了。
就像习惯了自动挡的车之后,手动挡已经完全不会开了。
就像习惯了360全景影像之后,就不会看后视镜了。
就像习惯了自动泊车,自己就不会倒车入库和侧方位停车了。
习惯很可怕,但有些习惯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习惯了单踏板模式,都不会踩刹车了。
我的这台智己L7在智能驾驶菜单里有“全速自适应巡航”和“全速驾驶辅助”两个页签。虽然“自适应巡航”这个功能是为高速而生的,但现在即使在只能开50KM/h上下的市区道路,全速自适应巡航也可以用上。

开启“全速驾驶辅助”可以辅助变道,我实际体验了几次,感觉智己L7在变道过程中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不拖泥带水。
智己L7方向盘两侧各有一个大拨片,用来调节跟车距离和跟车速度,智己这个便捷的设计看来是鼓励大家多尝试使用。我日常也就是上高速后会开启智能驾驶,在市区只有人和车流量很少时才敢偶尔开启。
三,车机功能
12月8号那天,很荣幸收到了智己内测版的OTA更新。目前我的车机版本是1.5.0。OTA过程需要上电,在手机app上打开空调即可。下载好安装包之后,静等大概十几分钟就好了。

这次内测版本更新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车机音乐由酷我更换为QQ音乐。坦白讲,还是QQ音乐曲库更全一些。而且12月16号这天智己还赠送了QQ音乐会员季卡。

而我认为比较实用的更新是可通过高德手机app直接发送地址给车机。这以后朋友发来聚会地址,直接用高德app打开发送给车子,直接就导航过去了。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手输生僻字的尴尬场面,现在完美解决。

车机之前就包含有B站、喜马拉雅等娱乐软件,智己之前也是赠送了一个季度的B站大会员。如果觉得这些app不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浏览器投屏,对于我这样的上班族,空闲之余在车里小憩娱乐很适合。
智己L7内嵌22个音响,这次的OTA升级的智能声场模式,终于能发挥出这22个音响的作用了。

除了这几个看得见、听得见的大变化,系统UI层面也进行了一些小优化。比如功能条加粗、驾驶模式切换动画演示、一些图标放大等等。这些变化使得车机功能更直观更灵动一些。
自从OTA的概念进入车圈后,很多车企都习惯画饼,将没做好的产品先发布,之后再让消费者付费买饼OTA。
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愚弄消费者的、消耗品牌情怀价值方式,OTA的理念应该是“一次把事情做对,持续把事情做好”,你不能第一次拿出来是个半成品。
智己L7的标配基本上就把能给你的都给你了,比如智能驾驶出厂就标配16项功能。这是良心的做法。我的这台智己L7 Dynamic虽然是丐版,但是我清晰知道与Pro版之间差异,权衡之后,+1888得到远超1888元的配置(NAPPA皮、Brembo、高阶智能驾驶)。
这种明明白白付钱方式,才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我的智己L7在续航、驾驶、车机三方面的表现,总结一下就是:续航不焦虑、驾控很从容、车机进步大。希望对车友们有所帮助。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