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技术前瞻二:基于激光雷达的通勤模式 和 纯视觉的记忆行车 有什么异同?
之前预测的通勤模式逻辑,目前看来应该非常接近小鹏最终的方案。
自动驾驶技术前瞻:基于XNGP架构与规划,大胆预测一下小鹏的“通勤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模式?
最近通勤模式又开始热了起来,而且也开始拿 小鹏的通勤模式 和 大疆的记忆行车 进行比较。所以,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这两种辅助驾驶方案的异同,本质是分析 基于激光雷达的通勤模式 和 纯视觉的记忆行车 有什么异同。
大疆的记忆行车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案?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最多的用车场景就是上下班通勤。大疆车载的7V传感器方案在外界普遍认知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之外引入了“记忆行车功能”,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通过视觉在线实时感知,对固定路线进行一次记忆,之后使用时就可以实现这个路径的复现。
也就是说,在有限的传感器和算力组合下,大疆车载的7V传感器方案就能实现城区固定路线自主行驶的辅助驾驶功能,让用户拥有接近于城区领航驾驶的体验,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出行范儿》从大疆车载内部人士了解到,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记忆行车功能”也可以实现多个固定路线的记录。而且在固定路线的反复行驶会在车端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现实路线和主观驾驶风格,持续优化驾驶体验,越开越好开。”
从以上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来看,大疆记忆行车 就是一个基于纯视觉的超大号记忆泊车方案。
方案主要的特点:
- 固定路线(车道级别)
- 路线记忆(没有策略)
- 仅限本车(车机级别)
所以,这个方案本质是把用于内部道路的记忆泊车功能拓展到外部道路,从而实现基于路线记忆的辅助驾驶功能。客观来说,这其实是大疆在硬件和软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原有L2+方案的一种极限拓展。大疆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已经非常厉害。
小鹏的通勤模式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案?
理论上讲,在自动驾驶硬件和软件资源都远远优于大疆方案的前提下,小鹏XNGP要实现类似大疆的方案,相对非常容易。所以,小鹏的通勤模式的目的,并不是要实现和大疆类似的功能,而是让XNGP更加快速地实现全域落地。
之前已经分析过,即使是在小鹏整个XNGP方案都完善的情况下,小鹏要对全国的道路进行道路标准和路线测试,也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和时间。所以,小鹏 只能选择一批城市一批城市的方式逐渐推进无图CNGP,完全覆盖全国的主要道路,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大多数车主的主要行驶里程可能都是基于固定通勤路线。所以首先解决车主固定通勤路线的无图CNGP,其实就已经覆盖了车主的主要里程。目前并不知道小鹏是独立规划出通勤模式,还是在大疆记忆行车功能的基础上规划出通勤模式,但小鹏的通勤模式无疑是快速推进CNGP落地的好方案。而这个出发点本身,和大疆方案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对照大疆记忆行车功能的特点,我们比较一下小鹏通勤模式可能存在的差异:
- 固定路线(车道级别):通勤模式的实际通勤路线并不是单一路线,而是一个车道级路线集。无图CNGP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在这个路线集范围内选择当前最优的路线进行行驶,所以通勤模式的可靠性应该会优于大疆方案。
- 路线记忆(没有策略):通勤模式其实是无图CNGP的一个落地场景,所以这个通勤路线本身是包含行驶策略的,这样整个通勤效率应该会优于大疆方案。
- 仅限本车(车机级别):至于本机的通勤路线是否可以共享和被第三方使用,这个可能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所以大概率小鹏短期也会选择仅限本机使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相对于大疆记忆行车功能,小鹏通勤模式的实际可用性应该会更高。如果大疆方案是可用,小鹏方案追求的就是好用。当然,以上对比并不是为了证明大疆方案的不好,而是因为不同方案硬件和软件能力差异,导致的能力边界差异。
最后,祝愿大疆和小鹏都在各自辅助驾驶方案上取得成功。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