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卡日曲的狼
2023-07-28
L7

未来十年(2023-2033),在国内燃油车和纯电车,谁更适合家用?

新出行社区 · 文章

先说结论:

不需要到 2033 年,光 2023 年一年,我已经亲身验证了纯电车远比燃油车适合家用。

目前家里主力车型三台:

第一台是二手 2009 款马自达 MX-5 ,购于 2015 年,截止 2022 年开了 7 万公里。 2022 年至今累计开了不到 500 公里。

第二台是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购于 2021 年 8 月, 21 年 8 月至 22 年 12 月,累计开了 8000 公里。 22 年 12 月至今开了不到 300 公里。

第三台车是智己 L7 ,购于 2022 年 12 月,至今共 8 个月有余,已开了 16000+ 公里。

从里程数据,可以轻松得出结论,即时是两台充满驾驶乐趣的燃油车,在面对一台成熟靠谱的纯电汽车时,也只有地库罩着车衣吃灰的份。

这是没办法,如果限定在城市日常家用条件下,纯电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具有碾压优势。

这个结论,就算我这种一心想着买新 M2 ,过几年买 911 ,做梦买法拉利的燃油车拥趸,也不得不承认。

稍微展开亿点点:

首先,定义下家用车的概念。

1 、购车预算: 5w-40w ;

2 、用车强度:日均 34 公里,单程不超过 400 公里;

3 、家庭易用性:好开好用省心

具体来说:

1、购车预算:

5w-40w

其中家庭购车预算在 5w-25w 之间占比稳稳过半。

​图片来自知乎作者:圆融

2022 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分析报告

2 、用车强度:

日均用车 34 公里,单程驾车里程不超过 400 公里。其中 99% 的车辆日均行车不会超过 112 公里。

(图片出处: Intensity and daily pattern of passenger vehicle use by region and class in China: esti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use and electrification )

据论文数据,中国私人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 12,377 公里。其中 90% 私人乘用车的年均行驶里程分布在 5,490 公里至 28,579 公里之间。

即,中国私家车平均每周车辆行驶里程平均为 238 公里,对于 99% 的人群来说,周均行车里程不会超过 784 公里。

按照相对极限用车情况,即,一周驾车出行往返一次。那么对于 99% 的人群通勤情况,单程驾车不会超过 392 公里。

对于剩下的,一个月开车一次的,这边不建议您买车,租车对你具有极高性价比。

3 、家庭易用性:

主要指舒适性与智能化,以及使用成本和保养便利性。

因为是家庭用车,所以舒适性的重要性应该靠前排。包括驾驶舒适性,驾驶难度,静谧性,音响等娱乐性能。

智能化包含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对于全家出行,尤其有孩家庭出行,智能座舱系统真的加分。提前开空调,网络娱乐影音,对后排的便捷语音控制等等。一套优秀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对于长距离驾驶,或者家里车技较差的乘员开车时的安全性提升,某种意义上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 3 点家用车的观察结论,可以对比纯电汽车和燃油汽车的相对优劣势了。

1、购车预算层面:

现阶段,纯电车因为电池成本限制,很难像燃油车一样做出 10 万以下价位,且各方面相对均衡的产品。立足 2023 年, 15 万的纯电汽车,已经可以做到功能丰富,空间充足,续航相对够用的产品。而 20w-40w 区间,传统燃油家用车,相比纯电汽车,下行的大趋势已经出现。不论是传统评价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别克,还是豪华品牌 BBA 的主销产品,如奔驰 C 奥迪 A4L 宝马 3 系,以及二线豪华如沃尔沃凯迪拉克的当家主力车型,都集中在 20w-40w 区间。从 2023 年的现状来看,纯电品牌产品主攻哪一细分产品,这些品牌的相关产品就冲击严重。譬如智己、理想、蔚来对豪华品牌主销车型的抢夺。

譬如比亚迪、小鹏、埃安对大众丰田传统主销产品卡罗拉迈腾雅阁等产品的侵占。

再加上这两年时局变化对于国产汽车品牌的民意影响,消费者够买国产品牌的纯电汽车,不再有心理负担。购买同价位的合资品牌燃油车,反而承担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其中典型的是雷克萨斯,随着口碑和保值率的溃败,买雷克萨斯成为了一种很傻的举动。

那么,如果放眼到 2033 年,随着纯电汽车产品 10 年细分挖掘, 20w-40w 的价格区间,燃油车将很难抵抗。当然,无论是丰田大众,还是 BBA ,对于这个价位段的电动化,也在不停推进。所以,即时到 2033 年,这个价位的玩家依然会有 BBA 和丰田大众,但燃油车大概率会成为濒危动物了。相对的,小众个性的产品反而收到冲击不大。譬如阿尔法罗密欧,只要销量足够少,那么纯电汽车就欺负不到他的头上。

同样,如果放眼到 2033 年,随着纯电汽车成本进一步压缩,电池及充电技术进一步提升, 5w-10w 价格区间的燃油车,也大概率难逃濒危动物的命运。

2、使用强度层面:

如上文数据,中国家用车,平均日用车里程 34 公里,单次用车不超过 400 公里。对于当下的纯电汽车, 15w 以上的产品,基本都可以轻松满足。换句话说,除非北方冬天这种恶劣用车条件。对于中部,南部,东部地区,即时是 2023 年, 15w 及以上价位的电动汽车,在真实日常使用中,里程焦虑的出现概率也没有想象中的大。

以我个人为例,智己 L7 , CLTC 续航 615km 。

因为购车至今,依然是临牌状态,所以高速续航可以一直保持在 120Km/h 左右,具体右多少,不方便说,反正是比较快的。每周往返南京和上海,单程 300 公里。冬天 -5℃ 条件下,真实续航 350km 左右,因为油门踩得狠,往往需要补能一次。最近天气转暖,真实续航可以到达 430km 左右,基本上油门踩进电机里,也可以不补能到达上海。

像我这种,每周纯电用车里程超过 700 公里的,已经属于全国私家车的 1% 极端用户了。因为有家用充电桩,配合商场或者高速服务区高功率充电桩,几个月下来,已经很难体会到里程焦虑了。

对于更多的家庭用车场景,日常用车里程远少于我,如果选择真实续航超过 400 公里的纯电汽车,也会更少出现里程焦虑。

放眼到 2033 年,纯电续航,快速补能技术,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早就是无人提及的老黄历了。那么燃油车唯一的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3 、家庭易用性层面:

还是以我自己的智己 L7 为例。我家大多数出行场景,为公园遛娃。相比燃油车,智己 L7 这样的电动汽车,不论是智能座舱的功能打磨,还是汽车控制 APP 的打磨,都远比同价位的燃油车产品优秀得多。虽然,对于智能座舱和汽车 APP 的开发,是纯电还是纯油,不起决定作用。但现实状态就是,几乎没有智舱功能打磨成熟的燃油车产品。

智己 L7 车内虽然有 4 块屏幕,但其实设计分工逻辑很清晰。所有的操作菜单都集中在中央控制屏,也就是原燃油车的换挡杆位置。那么无论是 MT 还是 AT 燃油车时代用户,都可以依然保持右手微微动作就可以完成车辆控制的习惯。且因为控制菜单集中在右手位置,实际使用中很少遇到需要伸长手臂触摸仪表台屏幕的情况,对于驾驶安全性加分不少。

而纯电汽车带来的天然优势,是启停的静谧性,对于开车哄娃加分很多。而且,因为是纯电,所以即时在地库长时间开空调,也不担心安全性。冬天或者夏天,提前很久打开空调及座椅加热,带娃出行必备功能。虽然有些燃油车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但目前确实没遇见 app 端到实际功能端都做得易用的产品。

除去智舱带来的驾驶便捷性提升,纯电汽车相比燃油车优势之一,是售后维护性。燃油车的大小保养,更换油水,别说很多对汽车没兴趣的女车主,绝大多数的男车主,也压根搞不清自己的燃油车应该更换什么机油什么变速箱油,什么时候更换。纯电车,压根没有这些玩意,从根子上嘎了。

所以,不需要把时间线放到 2033 年之久, 2028 年前,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用车,纯电车相比燃油车,都足够有优势。

最后放一张智己 L7 车内天幕的照片,前两天路边停车时,随手所拍,窃以为可以代表国产汽车的优雅。

以上。

新出行智己L7社区
智己L7
智己LS7
智己LS6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点赞
  • 3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