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车能有多安全 直击比亚迪海豹最严苛碰撞测试能否成功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35.1%,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目标2025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要达到20%,但现如今早已提前完成了这个目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基金总裁方建华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过50%。


由此可见,新能源车认可度只会越来越高,毕竟国家大力倡导新能源车的发展,无论是使用成本还是性能体验都要远超燃油车,但是放在我们的用车层面,新能源车真的比燃油车更安全吗?

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说,碰撞安全测试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了,避开某些厂家偷工减料不谈,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对于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行人保护、侧翻等等试验,在用料更省、车身更轻的情况下,还能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给车内成员带来很好的保护,并且我认为燃油车设计方面的进步已经达到瓶颈,完全是一个成熟度非常高的产品了。

然而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燃油车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的造车思路,尤其是在纯电车的安全方面,不仅要考虑汽车对座舱成员的保护,而且还要考虑电池安全性,所以最近国内有一个汽车安全测试栏目TOP Safety就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安全性测试。

那么具体的测试内容就是通过模拟最真实严苛的使用场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双面侧柱碰试验,测试新能源汽车在叠加两次侧柱碰撞后的整车被动安全和电池的安全性。

在试验过程中,比亚迪海豹的标准侧柱碰撞试验以每小时32公里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了254mm钢柱,紧接着同一辆车进行了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撞。

在TOP Safety的双面侧柱碰的测试中,比亚迪海豹成功应对主驾侧柱碰撞试验和副驾后排侧柱碰撞试验,而且在经历两次侧柱碰撞试验后,比亚迪海豹的电池包还能顺利通过复用试验。


比亚迪海豹之所以能完美通过碰撞测试,主要还是因为其搭载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也就是说电池包与车身进行刚性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而且比亚迪海豹的刀片电池采用了长方体结构,具有超级强度的特点,通过“整车三明治”的结构,把电芯、底板和托盘与车身紧密集成在一起,从而就大幅度提高了整车的强度与安全性能。

也就是说比亚迪海豹的电池组既是动力件又是结构体,这样一来,在发生意外碰撞时,比亚迪海豹的整车结构就能很好的分散冲击力,减轻驾乘人员和电池组的受力情况,从而提高整车安全性。

由于比亚迪海豹的CTB技术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带来显著提升,这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碰撞安全树立起一个创新的标杆。从目前来看除了比亚迪海豹之外,还有腾势N7也搭载了这项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却能救命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次的双面侧柱碰试验中,比亚迪海豹以卓越的安全性能通过了测试,这也对比亚迪的车主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更是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而在技术进步研发方面,比亚迪却从未止步,不仅仅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刀片电池技术,未来我们还能看到云辇系统、易四方技术等等搭载到比亚迪的新车上,通过创新,比亚迪一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