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卤爱开车
2022-07-27
今天 Mobileye 官号推送了一篇文章,说了关于和极氪在辅助驾驶方面的进展。
核心信息一句话:极氪 001 的车主可以 OTA 全球领先的高速公路驾驶辅助软件包了。
(用词有点牛逼,解释一下就是:L2 ,不对是 L2.3 辅助驾驶推送了,其实就是把 LCC 加进来了)
甚至还不具备打灯变道,害,也不重要。
因为 Mobileye 说了,将会尽快加入高精地图,更新完整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车主再等等而已。
其实极氪和 Mobileye 都是很牛逼的公司,一个车造的挺好的(机械素质个人感觉很好);另一个公认的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没毛病。
本以为是状元郎娶了俏公主,天造地设啊。但结果就是,无敌的 Mobileye 和极氪用了两年时间搞定了 L2。
(这很诡异,因为直接用 EyeQ4 的黑盒方案都不至于这样)。
自动驾驶领域很有趣,都知道 Mobileye 很强,但限制很多,所以纷纷转投自研或开放方案。
作为大厂吉利和 Mobileye 的结合,当时公布的时候,我个人有两种感觉:一,牛逼啊,EyeQ5H 强啊,Mobileye 算法强啊,吉利要飞;二,吉利不搞自研了?就这么把辅助驾驶放出去了?
这两个感觉一直在我脑海里魂牵梦绕,但转头一想吉利和 Mobileye 的渊源好像一切又能说得通。
说得通的观点:别人搞不定 Mobileye ,不一定吉利搞不定。(JR 还得詹姆斯来训)
渊源:这要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当时的 Mobileye 还只是一个做功能的小公司,是真小公司,因为在这之前 Mobileye 一直都是在科研和实验室阶段。
在当年还没有辅助驾驶着一说的时候,Mobileye 做的就是车里面的主动安全配置,但供应商做配置呢又没办法接入车控,而且小供应商也很难打开车企的供应渠道。
所以 Mobileye 虽然研发了很多技术,但上车就很难,特别是还要深度接入车控。
这个时候白衣骑士出现了,估计应该猜到了,那就是李书福总领导的吉利把沃尔沃收了。
等等!吉利收购沃尔沃 和 Mobileye 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啊?
收购确实没啥关联,但收购完成后有两个男人对 Mobileye 后面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李书福总;另一个是威马沈晖总。
吉利收购完沃尔沃后进入董事会的就是他们(这个时间应该是从 2009 年,就开始了,2010 年完成的全部股权收购)。
此时的 Mobileye 虽然已经有 EyeQ1 开始落地了,但还是那句话小规模,主要是在一些豪华车上高配车型的选装,而且大部分车企那时候是不愿意开放更深的接口的。
这个局面被打破,李书福总和沈晖总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
当时他们在董事会力推了 Mobileye 在沃尔沃上的使用,那是 EyeQ2 ,主要的功能就是 AEB,也就是从这开始,国际上更多厂商见识到了 Mobileye 这家小厂的技术实力,Mobileye 订单也开始拿到手软了。
这个感觉其实就和宁德时代成为宝马供应商类似,一下就打开局面了。
所以吉利和 Mobileye 在这层关系上确实要强过其他车企。
但是,注意,有但是。
吉利和 Mobileye 的合作还真不咋顺利,这里面有几个点可以串一串:
1、Mobileye 在 EyeQ4 之后在中国市场开始吃瘪,这个时候公司心态上应该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才有了 EyeQ5H 这样的开放芯片。
但是,又是但是,经过了快两年的时间后,Mobileye 发现寻求自研的公司能搞定的没有几个,甚至有决心 All in 自动驾驶的就没有几个,而且即使 Mobileye 全面开放那些真正想搞自动驾驶的公司也不会用。
所以 Mobileye 在经过了 EyeQ5H 的战略弯路后,反而更坚定了一揽子方案解决商这条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察?那就是下面的。
2、EyeQ6 和 EyeQ Ultra 芯片的返璞归真,这两块芯片都是去年 CES 展上发布的。
EyeQ6 说是今年量产,7nm ,34 DL TOPS,这个算力作为 Mobileye 目前最先进的芯片,总感觉哪里不对,和其他芯片厂商动则成百上千算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
EyeQ6 与 Mobileye 之前的芯片比最大不同是加入子两个 GPU,一个是很小规模的 ARM MALI GPU,算力仅为64GFLOPS,估计是双核的MALI G78AE,运行频率 500-600MHZ 之间,预计用于 ADAS 的 AR 图像叠加输出。
另一个 GPU 不明,可能是 Imagination 的 BXS 1024 MC-2.,算力 1000GFLOPS,主要是应对OCL,应该是 OpenCL。
OpenCL 是 GPGPU 的 API,OpenCL 类似于另外两个开放的工业标准 OpenGL(跨平台图形 AP) 和 OpenAL(跨平台音效APD)。
两个标准分别用于三维图形和计算机音频方面。
OpenCL 扩充了 GPU 图形生成之外的能力。
OpenCL由非盈利性技术组织 Khronos Group 掌管,应该是做立体视觉中的计算量最大的立体匹配用的。
顺便说一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库 OpenCV 是英特尔主导并开源的,英特尔无处不在,早在 1999 年,英特尔就开始做 OpenCV 的前期工作了。
所以,Mobileye 非常清楚自己的自动驾驶应该怎么做,用什么样的传感器,搭配什么样的算法,最终用到多少算力。(盲目堆算力意义不大)
EQ6 宣称可以支持 L4 级别的使用。
还有就是 EyeQ Ultra 2023 年量产,上车估计要在 2025 年,而这款芯片的算力只有 176 DL TOPS,这和现在的 Orin 都没法干。
但显然 Mobileye 不是这样想,首先 Mobileye 对于算力真不是特别在意,他要的是系统效率,而系统效率是你必须用我的完整方案才行,用我的芯片,自己写算法没戏,针对视觉特别设计的芯片,没有两把刷子的公司搞不定。
所以这一大段讲的啥意思呢?
就是在 Mobileye 看来,对于自动驾驶能 All in 自研以及能搞定的,战略放弃也无妨,那其他的厂商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我的技术牛逼,选供应商你们自己考虑。
结果是什么?
EyeQ5H 就会变得异常尴尬,吉利想押宝 Mobileye ,但碰上 Mobileye 战略级调整。
因此,Mobileye 的问题又多了:
- EyeQ5H 的战略意义是啥?目前这款芯片只有吉利和宝马,商业价值是啥?
- Mobileye 本来就因为法规,高阶的落地就很不容易。
- 公司和公司之间,即使在友好跨国协作,这个效率基本不用讨论,就是很差。
这一下子给吉利出了三个难题:
- 现在上马的极氪要继续推进,但效率确实不太高;
- 现在想自研,时间已经严重滞后,是严重滞后;
- 即使极氪可以推送 L2 级别,接下来领航辅助驾驶怎么办?
当然,吉利可以搞定国内的监管问题,Mobileye 提供算法,吉利搞定地图,数据不出海,但融合谁做呢?
这个问题,其实在前段时间极氪科技日上有透露:
1、一个是前华为 ADS 产品研发部部长陈奇加入极氪,担任智能驾驶副总裁。
2、Mobileye 会在国内加大投资,招募研发人员,而且就放在杭州湾。(这是极氪想说的,别担心我们不是跨国协作,我们是隔墙协作)
3、极氪自动驾驶的核心研发人数大概是 500 人,研发是两条线并行:一,供应商模式(Mobileye);二,自研模式。
供应商的研发人员大概在 100 对人,自研的大概 300 多人。
这就应证了上面说的,吉利遇到 Mobileye 战略级调整后,不得不再次回归自研,只不过不是完全丢弃 Mobileye 开始搞,而是要求 Mobileye 你必须帮着我搞定,所以现在极氪的这套方案为啥更新慢,有可能就是自研的不够快。
核心信息一句话:极氪 001 的车主可以 OTA 全球领先的高速公路驾驶辅助软件包了。
(用词有点牛逼,解释一下就是:L2 ,不对是 L2.3 辅助驾驶推送了,其实就是把 LCC 加进来了)
甚至还不具备打灯变道,害,也不重要。
因为 Mobileye 说了,将会尽快加入高精地图,更新完整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车主再等等而已。
其实极氪和 Mobileye 都是很牛逼的公司,一个车造的挺好的(机械素质个人感觉很好);另一个公认的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没毛病。
本以为是状元郎娶了俏公主,天造地设啊。但结果就是,无敌的 Mobileye 和极氪用了两年时间搞定了 L2。
(这很诡异,因为直接用 EyeQ4 的黑盒方案都不至于这样)。
自动驾驶领域很有趣,都知道 Mobileye 很强,但限制很多,所以纷纷转投自研或开放方案。
作为大厂吉利和 Mobileye 的结合,当时公布的时候,我个人有两种感觉:一,牛逼啊,EyeQ5H 强啊,Mobileye 算法强啊,吉利要飞;二,吉利不搞自研了?就这么把辅助驾驶放出去了?
这两个感觉一直在我脑海里魂牵梦绕,但转头一想吉利和 Mobileye 的渊源好像一切又能说得通。
说得通的观点:别人搞不定 Mobileye ,不一定吉利搞不定。(JR 还得詹姆斯来训)
渊源:这要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当时的 Mobileye 还只是一个做功能的小公司,是真小公司,因为在这之前 Mobileye 一直都是在科研和实验室阶段。
在当年还没有辅助驾驶着一说的时候,Mobileye 做的就是车里面的主动安全配置,但供应商做配置呢又没办法接入车控,而且小供应商也很难打开车企的供应渠道。
所以 Mobileye 虽然研发了很多技术,但上车就很难,特别是还要深度接入车控。
这个时候白衣骑士出现了,估计应该猜到了,那就是李书福总领导的吉利把沃尔沃收了。
等等!吉利收购沃尔沃 和 Mobileye 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啊?
收购确实没啥关联,但收购完成后有两个男人对 Mobileye 后面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李书福总;另一个是威马沈晖总。
吉利收购完沃尔沃后进入董事会的就是他们(这个时间应该是从 2009 年,就开始了,2010 年完成的全部股权收购)。
此时的 Mobileye 虽然已经有 EyeQ1 开始落地了,但还是那句话小规模,主要是在一些豪华车上高配车型的选装,而且大部分车企那时候是不愿意开放更深的接口的。
这个局面被打破,李书福总和沈晖总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
当时他们在董事会力推了 Mobileye 在沃尔沃上的使用,那是 EyeQ2 ,主要的功能就是 AEB,也就是从这开始,国际上更多厂商见识到了 Mobileye 这家小厂的技术实力,Mobileye 订单也开始拿到手软了。
这个感觉其实就和宁德时代成为宝马供应商类似,一下就打开局面了。
所以吉利和 Mobileye 在这层关系上确实要强过其他车企。
但是,注意,有但是。
吉利和 Mobileye 的合作还真不咋顺利,这里面有几个点可以串一串:
1、Mobileye 在 EyeQ4 之后在中国市场开始吃瘪,这个时候公司心态上应该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才有了 EyeQ5H 这样的开放芯片。
但是,又是但是,经过了快两年的时间后,Mobileye 发现寻求自研的公司能搞定的没有几个,甚至有决心 All in 自动驾驶的就没有几个,而且即使 Mobileye 全面开放那些真正想搞自动驾驶的公司也不会用。
所以 Mobileye 在经过了 EyeQ5H 的战略弯路后,反而更坚定了一揽子方案解决商这条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察?那就是下面的。
2、EyeQ6 和 EyeQ Ultra 芯片的返璞归真,这两块芯片都是去年 CES 展上发布的。
EyeQ6 说是今年量产,7nm ,34 DL TOPS,这个算力作为 Mobileye 目前最先进的芯片,总感觉哪里不对,和其他芯片厂商动则成百上千算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
EyeQ6 与 Mobileye 之前的芯片比最大不同是加入子两个 GPU,一个是很小规模的 ARM MALI GPU,算力仅为64GFLOPS,估计是双核的MALI G78AE,运行频率 500-600MHZ 之间,预计用于 ADAS 的 AR 图像叠加输出。
另一个 GPU 不明,可能是 Imagination 的 BXS 1024 MC-2.,算力 1000GFLOPS,主要是应对OCL,应该是 OpenCL。
OpenCL 是 GPGPU 的 API,OpenCL 类似于另外两个开放的工业标准 OpenGL(跨平台图形 AP) 和 OpenAL(跨平台音效APD)。
两个标准分别用于三维图形和计算机音频方面。
OpenCL 扩充了 GPU 图形生成之外的能力。
OpenCL由非盈利性技术组织 Khronos Group 掌管,应该是做立体视觉中的计算量最大的立体匹配用的。
顺便说一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库 OpenCV 是英特尔主导并开源的,英特尔无处不在,早在 1999 年,英特尔就开始做 OpenCV 的前期工作了。
所以,Mobileye 非常清楚自己的自动驾驶应该怎么做,用什么样的传感器,搭配什么样的算法,最终用到多少算力。(盲目堆算力意义不大)
EQ6 宣称可以支持 L4 级别的使用。
还有就是 EyeQ Ultra 2023 年量产,上车估计要在 2025 年,而这款芯片的算力只有 176 DL TOPS,这和现在的 Orin 都没法干。
但显然 Mobileye 不是这样想,首先 Mobileye 对于算力真不是特别在意,他要的是系统效率,而系统效率是你必须用我的完整方案才行,用我的芯片,自己写算法没戏,针对视觉特别设计的芯片,没有两把刷子的公司搞不定。
所以这一大段讲的啥意思呢?
就是在 Mobileye 看来,对于自动驾驶能 All in 自研以及能搞定的,战略放弃也无妨,那其他的厂商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我的技术牛逼,选供应商你们自己考虑。
结果是什么?
EyeQ5H 就会变得异常尴尬,吉利想押宝 Mobileye ,但碰上 Mobileye 战略级调整。
因此,Mobileye 的问题又多了:
- EyeQ5H 的战略意义是啥?目前这款芯片只有吉利和宝马,商业价值是啥?
- Mobileye 本来就因为法规,高阶的落地就很不容易。
- 公司和公司之间,即使在友好跨国协作,这个效率基本不用讨论,就是很差。
这一下子给吉利出了三个难题:
- 现在上马的极氪要继续推进,但效率确实不太高;
- 现在想自研,时间已经严重滞后,是严重滞后;
- 即使极氪可以推送 L2 级别,接下来领航辅助驾驶怎么办?
当然,吉利可以搞定国内的监管问题,Mobileye 提供算法,吉利搞定地图,数据不出海,但融合谁做呢?
这个问题,其实在前段时间极氪科技日上有透露:
1、一个是前华为 ADS 产品研发部部长陈奇加入极氪,担任智能驾驶副总裁。
2、Mobileye 会在国内加大投资,招募研发人员,而且就放在杭州湾。(这是极氪想说的,别担心我们不是跨国协作,我们是隔墙协作)
3、极氪自动驾驶的核心研发人数大概是 500 人,研发是两条线并行:一,供应商模式(Mobileye);二,自研模式。
供应商的研发人员大概在 100 对人,自研的大概 300 多人。
这就应证了上面说的,吉利遇到 Mobileye 战略级调整后,不得不再次回归自研,只不过不是完全丢弃 Mobileye 开始搞,而是要求 Mobileye 你必须帮着我搞定,所以现在极氪的这套方案为啥更新慢,有可能就是自研的不够快。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