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飞机先生
2022-11-10
#飞机先生唠唠#这次我们的大横评暂告一段落了,好久没有和大家更新深夜睡不着系列了。
今晚视频和文章给大家呈现了八车最终的测试方式以及测试结果,想和大家分享分享这个横评背后的一些事:

无论是质疑声还是支持声还是建议声,我们都收到了,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每次的关注也是我们继续优化、更新下去的动力。另外大家呼声比较高的其他车型我们也都收到了,例如极氪 001 、G9、量产版飞凡 R7 等等,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测试车型会继续迭代,针对不同车型的评测也已经写入我们今年的 OKR 了(虽然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哈哈哈)。

@新出行CC @双擎会铁皮 @伟健 @维圈圈 @张一根 @陈大个同学 等同学一起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周期比较长,有很多小体会。


一、说实话,做好一个评测比我们想象中的难很多...

想起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和@新出行CC 在准备冬测,因为行程码困在进京的收费站,最后没办法我们只能从周边城市转了两躺飞机回深圳,随后早上又飞到我们冬测的场地里...

去年历历在目,今年也同样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我们规划这个项目的时候比较早,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时机做,第一是当时很多车型没有完全迭代,特别是当时带激光雷达的理想 L9、小鹏 G9 当时还没交,蔚来当时也刚交付 ET7 ,很多功能不太稳定。

到年末时机比较成熟了,包括蔚小理三台新车发布,同时智己、飞凡 R7 、深蓝等这些大家关注比较高的车型也都来了。

第二是到了年末我们觉得相比冬测 ,LCC 测试更加具有意义。因为 LCC 用户同学越来越多,而今年后也开始是各个车型的快速迭代期,很多新同学和关注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今晚大家讨论的热度也让我们确定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前期项目规划的时候就确定想做 LCC ,而不是高速 NoA,所以后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文章里,也和大家详细说了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确定好后开始规划项目。

其实新出行作为媒体,实际上我认为我们有两个最优点,我们和用户同学走的最近,会想听同学们到底需要什么?而实际上我们也是一名堂堂正正的智能电动车的用户,我们每天也在开车用车,可能车型相比大家平时开的多一些,所以也有一些不同对比和思考。

所以项目规划的时候,我们想着所有的灵感都必须从现实中来,绝不能为了炫技。另外这些功能的测试对用户同学得绝对有用,也希望能够给一起车企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当然,规划项目时肯定有争议的,我们在房间里做了很多次的复盘,推演。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项目我还拉@陈大个同学 一起跑去广州的测试场地做了一个验证,验证想法后马上回来继续码。

所以我们的顺序是:设立评测方法-验证方法-优化方法-寻找场地-场地、评测方法确认-车型调配-进入真正测试-测试结果汇总分析-设定评测标准-文章、视频制作...

OK,确定完了项目,当我们以为长舒一口气等躺平的时候,发现哪里能找到一个支持这么多项目的场地?


二、我们选了一个离公司有300多公里的场地...

可能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家在汕头,而我们此次有高速、国道的需求,大家想着倒不如把场地设在汕头?

没有多想,我们确定的第一天就和@新出行CC @伟健 @陈大个同学 四个人开了两台车,开了 300多公里到达汕头,到底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当时我们还很兴奋,凌晨还找了一家粥店吃了起来。

吃完过了凌晨,直接杀完目标测试场地踩点。

一切都很完美,视频中呈现的场景就是我们当时探的地儿,海边又是一个绝美的取景圣地,@双擎会铁皮 后面输出的几个图拍的很绝,我们也在这里取了我们开头的航拍镜头。

隔天我们在场地上开始进行一个一个项目做验证,为了让测试更为公平,我们踩点的车型都不是我们此次评测的八台车,所以知道测试开始时,我们都不知道这八台车实际通过性怎么样。

果然呆在办公室“熬”出来的想法不如直接上场地测一把,验证中我们既要找到把想象中的项目落地到实际测试,寻找测试方法,同时也要确保公正性,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评测方法。在这过程中我们更加确定了我们评测 LCC 的意义,最后也得出了大家屏幕前看到的这个方法。

在实际跑测试中难度也很大,例如加塞场景,加塞车辆是@陈大个同学 开的,我们两个需要有完美配合,不然很容易出现剐蹭,另外还需要保证让每个车型的加塞都尽量统一。

也很庆幸,之前在汕头没有“白活”,哈哈哈场地还算完美,包括错位十字路口、大曲率弯道、弯道中有静止车辆、占到车辆等等…场地都挨得近,不用切换场地,提高了效率。

在凌晨的路上,我还和@新出行CC 说,这要是我们新出行自家的测试专用场地那该多好啊哈哈哈,以后希望有自己的场地,就不要凌晨专门跑几百公里测试了。


三、开始测试,依旧问题不断...

回来后开始整备车辆,正如开头和大家说的,车辆调度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极氪 001、 BBA 的几台车型原本在我们项目中,后面也因为突发情况需要等到以后的车型了。

可能还有另一个疑问,小鹏 G9 为什么没来?而是选的 P5 ?是不是有意而为之?

我们当时是做了沟通,刚好 G9 车源紧张,好不容易预约到了在项目即将开始时又有了变数,我们最后只能转为 P5 。当时 P5 到达测试场地的时候还不是和我们一起去的,是@双擎会铁皮 晚上一个人从广州直接杀400多公里到测试场地和我们汇合。

后来我们综合了下,一来 G9 目前的版本应该还只是移植版本,Xnet 算法没有那么快;二来 P5 LCC-L 也是目前小鹏比较代表的能力系统,吴新宙博士提到 P5 可以做大规模算法迁移到 G9 ,最后选择了带 LCC-L 的 P5 ,也希望大家理解。

最后考虑了项目的进度、测试难度和安全,我们还是选择了拆分两次进行,我们先跑第一批做完回去,在深圳睡一晚晚后隔天继续跑第二批,所以我们总共耗时了将近一周,每天起来的事情就是跑 LCC,人均也有大概 3000km 的LCC 行程。

最后几天困是经常的事,所以很多车企研发的同学也幸苦了,非常感同身受。而我们做测试的还简单很多,很难想象做功能开发的,希望大家也多一分耐心等待和理解。

伟健和我习惯在午餐后去周边一家当地颇有名的咖啡店买咖啡,我们来这家咖啡店大概有四次,后来伟健每次都会撞见同一个女孩,女孩开着一台沃尔沃 S90 ,就停在路边,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每次同个时间点都能遇到,和伟健又有很多默契…生活有时候就有很多难以言喻的奇妙...


四、预热这么久,进度为什么如此之慢?

老大从上上周开始询问进度,我们也都是拍胸脯,到后面一次一次的往后延...因为后期难度比我们想象中高很多,我们之前预测的是前期难,后面想明白了感觉问题简单很多。

但我们整理资料后发现不同车型的结果和我们预测的有很大落差,不同车型的通过策略有很大差异,同时好用的 LCC 也就是边界能力大的车型,实际上它不一定好用,如何给用户同学们传达正确的标准,成为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时候我们开始沟通如何真正评价一个 LCC 系统。

我们是这么思考的:

第一,绝不能打总分。

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都习惯采用打分制,最后列出一个排名,实际上是对用户同学而言是一种误导,又或者有目的性的为了“取悦”某一部分人。

总分其实很难让用户察觉到系统到底好用边界在哪?是舒适还是安全?还是边界能力强足以炫技?还是激光雷达数量够多?

所以我们设置评测方式时,参考了中保研的评测方式,用 G/A/M/P 四个等级划分,大家在每个项目中都有一个成绩参考。

第二、确保公平性,也要助于同学们理解。

G/A/M/P 四个等级划分后,结果也需要便于大家理解,同时需要确保公平性。

所以在不同项目有一个结果后,我们尽量帮大家做一个解读,并且放入每个车型的通过场景确保公平性,例如和大家讲讲不同车型是怎么过的,同时有些车型不过的原因是什么?是能力差还是为了安全策略才不过?

所以统一到最后我们的图表里,如果只想看结果的同学,可以直接看 G/A/M/P 方便获取结果,如果想继续深入不同车型策略的同学可以参考表格的文字。

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感受不同系统背后的策略是怎么样的,特别是有意向购买车型或者已经是用户同学,甚至是爱好者,而不是用打分或者排名位为了取众,这样会失去意义。


五、新出行后花园 也即将上线啦!

最后和大家总结聊聊。

这次大家呼声比较高的小鹏,实际上它的表现也同样超过我们预期,在测试前我们也不知道系统会怎么样。而例如特斯拉我原本想,这么多年过去了,特斯拉也该让让位了吧?实际上,它依旧有它强悍的地位。智己 L7、飞凡 R7 等后起车型的崛起也很惊喜;还有例如深蓝,我一开始想这些项目让深蓝来做会不会不太合适?后面发现深蓝也守住了系统安全的底线。

另外我也留意到了大家对于飞凡 R7 的讨论,例如@王子星 动态里有提到。这次飞凡 R7 并不是最终量产版本,还是中期的工程车版本,所以有疑问的同学也不用着急,在后期真正量产的版本我们有机会会继续做测试给大家参考。

OK,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在接下来中的新出行后花园栏目中,我们会和大家进一步分享各个车型的通过策略,如果大家有针对性的问题也随时可以在评论区中评论,我们届时一并为大家做解答!

期待大家关注!
最后编辑于 · 2022-11-10
新出行智驾发烧友社区
理想L9
小鹏G9
蔚来ES7
飞凡R7
智己L7
什么才是好用的LCC
共获得赞赏:6查看所有赞赏
理想L9
指导价:40.98-43.98万
  • 车系详情
  • 配置参数
李想实际薪酬是266万元,之前媒体报道的所谓的6.39亿是属于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国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费用,不是实际薪资收益。说实话,比起操的心,这薪水真
理想 L9 官图来了,全新的雅灰色。内饰看了一下,后排屏尺寸变大了,和 MEGA 焕新版一样 21 英寸。同时后排小桌板也增加到两个,左右都有了。目前得到的消息
这个挺有意思。昨天我们各个群里聊,感觉李想讲 VLA 的部分好像没有惊喜,甚至感觉张珺在那一 part 的提问也有意调整,变得更像一个向广大车主做技术科普的感觉
进入社区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6
    赞赏
  • 66
    点赞
  • 72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