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林同学
2023-07-13
插混车被充电站区别对待?合理吗?
此前一则关于深圳某个充电桩限制插混车型进场充电的新闻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腾腾,直击插混车主的心灵,扬言:有被区别对待!那这件事究竟是在什么样一个情况下发生的呢,咱们回头缕一缕事情的来龙去脉。
深圳一充电站限制插混车辆进场充电,该充电站的APP直接发布通告称:不支持油电混动车和增程车充电,消息经网友曝光后新能源汽车圈里瞬间人声鼎沸。在网友表达质疑议论之际,该电站工作人员作出了回应:我们这里只有交流快充,油电混动汽车充电速度过慢,有时候需要占用一天的充电桩,影响快充车充电。
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站此举仅仅为该充电站的个人商业行为,并不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至于合不合理才是事情该探讨的本身,按照充电站的工作人员回应我们还得从插混车型与纯电车型补能区别上来进行细说
其实插混车型又区分成混动与增程,这只是在驱动方式上有不同的区别,但在补能方式上却大致相同。简答来说就是:我可以充电,可以电机驱动着走,因为我有个小电池。但我也可以加油,让发动机直接或者间接驱动,因为我也有个发动机(增程器)。而纯电车型呢顾名思义就是车子只能充电,背着个大电池以电机驱动的形式直接行驶了。
根据充电站工作人员的反应,事实路上在跑的混动车型的确存在电池小且充电慢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家的政策表明凡是能以纯电续航超过50公里的车型均可以获得国家在新能源政策上的优惠补贴,例如购置税的限免以及新能源绿牌的发放。那么厂家们在车子能燃油驱动的情况下加上一块小电池,既能达到纯电续航的经济性,也能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更能满足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如此装不到10度的小电池就卓卓有余了。可是小电池要是搭配的快充适配器以及高压管理电控系统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所以搭配小电池的插混车型通常都只有慢充的选择。往往只有那种70多80多度的大电池才配备上标准的快充功能。为了更能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差别这边列举个例子。
例如2023款的比亚迪秦DMI55KM版本,它就是一款搭载8.32度小电池的混动车型,从零充到满的话根据充电功率的不同大概在6h~12h之间。但是同款品牌的纯电版本汉EV搭载着一块60.48度的大电池,充电时间根据功率不同也才04h~8h即可充满。所以这其中的效率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所以对于充电车位没那么多的充电站来说也难怪他们会接出手阻止插混车型进站充电,作为商人言利益二字才是他们所注重得:冲大半天还没冲几度电,老老实实把位置留给纯电吧,下次你们别来了”。感觉就是点杯可乐拿着笔记本去肯德基坐一整天。对于商家来说是影响了他的益最大化,但对于纯电用户而言呢却是仅仅的个人利益行为而已了,简单来说就是你总不能把一个付了钱吃饭的人让位让给你这个比较饿的人对吧,怎么才能定义你比较饿呢,如果遇到比你更饿的那你是不是也需要让位了?这样的话整个事的性质就变了,因为你不能把别人的需求变成“强行占用”能充电说明他就有使用充电桩的能力,并且是合法合规的使用,不能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别人身上。
深究到底本源问题还是全国充电桩的基础建设仍然不能满足目前汽车市场环境的使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620万台,根据最新消息透露目前国内的充电设备保有量为665.2万台,除去一些报废老旧使用率低的桩位,和汽车的比例仅仅为1/3。截至2023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14.9万台,这个比例缩小到了1/8,八台车才有一台用得上充电位。如果再加上使用时间和使用场景的baff加持下这个比例会更小,例如节假日道路下的使用场景,下班后的使用场景等等。
不过好在现在情况在稳步向好发展着。据中国充电联盟7月11日消息,6月比5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5万台,6月同比增长40.6%。从2022年7月到2023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2万台。充电桩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增加。并且现如今很多混动车型也都开始搭配上快充功能。纯电车型也在慢慢往高压平台转变,更有车企走换电路线,再加上大容量高密度电池的研发一直在进步,所有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让补能效率变得更具高效快捷。让人们的里程焦虑慢慢减少。
解决矛盾要捉住矛盾的根源,车主之间不应该存在相互的鄙视对立,大家作为使用者更希望看到的是社会的稳步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好在事实也正如我们所想,相信不够的将来事件会慢慢好转。这种情况也不会再出现。
此前一则关于深圳某个充电桩限制插混车型进场充电的新闻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腾腾,直击插混车主的心灵,扬言:有被区别对待!那这件事究竟是在什么样一个情况下发生的呢,咱们回头缕一缕事情的来龙去脉。
深圳一充电站限制插混车辆进场充电,该充电站的APP直接发布通告称:不支持油电混动车和增程车充电,消息经网友曝光后新能源汽车圈里瞬间人声鼎沸。在网友表达质疑议论之际,该电站工作人员作出了回应:我们这里只有交流快充,油电混动汽车充电速度过慢,有时候需要占用一天的充电桩,影响快充车充电。
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站此举仅仅为该充电站的个人商业行为,并不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至于合不合理才是事情该探讨的本身,按照充电站的工作人员回应我们还得从插混车型与纯电车型补能区别上来进行细说
其实插混车型又区分成混动与增程,这只是在驱动方式上有不同的区别,但在补能方式上却大致相同。简答来说就是:我可以充电,可以电机驱动着走,因为我有个小电池。但我也可以加油,让发动机直接或者间接驱动,因为我也有个发动机(增程器)。而纯电车型呢顾名思义就是车子只能充电,背着个大电池以电机驱动的形式直接行驶了。
根据充电站工作人员的反应,事实路上在跑的混动车型的确存在电池小且充电慢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家的政策表明凡是能以纯电续航超过50公里的车型均可以获得国家在新能源政策上的优惠补贴,例如购置税的限免以及新能源绿牌的发放。那么厂家们在车子能燃油驱动的情况下加上一块小电池,既能达到纯电续航的经济性,也能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更能满足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如此装不到10度的小电池就卓卓有余了。可是小电池要是搭配的快充适配器以及高压管理电控系统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所以搭配小电池的插混车型通常都只有慢充的选择。往往只有那种70多80多度的大电池才配备上标准的快充功能。为了更能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差别这边列举个例子。
例如2023款的比亚迪秦DMI55KM版本,它就是一款搭载8.32度小电池的混动车型,从零充到满的话根据充电功率的不同大概在6h~12h之间。但是同款品牌的纯电版本汉EV搭载着一块60.48度的大电池,充电时间根据功率不同也才04h~8h即可充满。所以这其中的效率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所以对于充电车位没那么多的充电站来说也难怪他们会接出手阻止插混车型进站充电,作为商人言利益二字才是他们所注重得:冲大半天还没冲几度电,老老实实把位置留给纯电吧,下次你们别来了”。感觉就是点杯可乐拿着笔记本去肯德基坐一整天。对于商家来说是影响了他的益最大化,但对于纯电用户而言呢却是仅仅的个人利益行为而已了,简单来说就是你总不能把一个付了钱吃饭的人让位让给你这个比较饿的人对吧,怎么才能定义你比较饿呢,如果遇到比你更饿的那你是不是也需要让位了?这样的话整个事的性质就变了,因为你不能把别人的需求变成“强行占用”能充电说明他就有使用充电桩的能力,并且是合法合规的使用,不能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别人身上。
深究到底本源问题还是全国充电桩的基础建设仍然不能满足目前汽车市场环境的使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620万台,根据最新消息透露目前国内的充电设备保有量为665.2万台,除去一些报废老旧使用率低的桩位,和汽车的比例仅仅为1/3。截至2023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14.9万台,这个比例缩小到了1/8,八台车才有一台用得上充电位。如果再加上使用时间和使用场景的baff加持下这个比例会更小,例如节假日道路下的使用场景,下班后的使用场景等等。
不过好在现在情况在稳步向好发展着。据中国充电联盟7月11日消息,6月比5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5万台,6月同比增长40.6%。从2022年7月到2023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2万台。充电桩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增加。并且现如今很多混动车型也都开始搭配上快充功能。纯电车型也在慢慢往高压平台转变,更有车企走换电路线,再加上大容量高密度电池的研发一直在进步,所有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让补能效率变得更具高效快捷。让人们的里程焦虑慢慢减少。
解决矛盾要捉住矛盾的根源,车主之间不应该存在相互的鄙视对立,大家作为使用者更希望看到的是社会的稳步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好在事实也正如我们所想,相信不够的将来事件会慢慢好转。这种情况也不会再出现。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