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飞机先生
2024-08-05
理想为什么做「端到端」?以及作为后来者 为什么能做?
这次不聊技术,尝试和大家分析下背后原因|

这次分为四个部分和大家分享:

1|切换三次架构,理想做「端到端」的背景是什么?
2|作为后来者, 理想凭什么能做「端到端」?
3|理想端到端背后 更大的战略。
4|快速理解理想系统 1 、系统 2、系统 3 。

1|切换三次架构,理想做「端到端」的背景是什么?

三次技术架构的切换,其实这里主要也是反映李想解决「主要矛盾」的能力。

第一个阶段是理想希望复用高速 NOA 的高精地图方案,高德去年年底也才覆盖大概 20 个城市的高精地图数据,而且只是覆盖城市的部分道路。行不通后理想切换先验信息数据替代部分高精地图。

第二个阶段虽有有先验信息,但需要大量人力+规则。做不到全国都能开后正式切换无图。

第三阶段理想无图(正式抛弃高精地图,选择车端建图)虽然跑通,但没有彻底把“车端建图”这一过程拿掉,而是要做到“像人一样,是对环境能理解、开的像老司机能力“的真正 AI 能力,才切换到端到端。

李想本人试了后非常满意。现在李想所有测试车里已经没有无图 NOA 版本,都是端到端版本,也坚决投入。

解决 NOA 的能力,虽然一年三次切换。但和李想当时反思 MEGA 问题非常类似。从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方案、全力投入驱动方案。


2|那作为后来者, 理想凭什么做「端到端」?

要做端到端有三个现实问题,缺一不可:闭环开发能力+健康的现金流+数据流。

我们会发现,目前车企中需要同步闭环这三个能力的,非常少数。

只有数据自动化闭环能力基础做好了,才能挖掘更多精细数据流,训练卡才能动起来,模型才能跑的更丝滑,不然再多的卡也是白干。

所以端到端不是一剂“良药”,一来就可以拯救自动驾驶,用不好可能是一剂“毒药”(太低下限,模型无法收敛)。

其次现金流上,即使租像 A100、A800 的算力训练卡一年都要烧掉将近 10 个亿。所以公司必须要有稳态现金流。接下来车端算力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因为跑的参数量也会越来越大。训练卡+车端芯片目前看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那数据流来自哪里?肯定就是看这个品牌的销量,销量越大数据精细度才能更高。

可以看到这三个能力缺一不可。即使很多传统车企看起来销量够大、数据量也大,但数据闭环不了,训练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所以大部分传统车企想要构建强大的闭环数据能力,接下来更多的可能就是寻找供应商,话语权的车企更多是合作数据闭环,但数据不分享。

所以非自研的车企和供应商最大的博弈点也在这里。


3|理想端到端背后 更大的战略。

理想这么猛 all in 端到端,是为了啥?总不能就为了全国都可开?

郎博提到了一句话:新架构是解决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映射的一个思路。

这里最简单的理解是理想并不是要做自动驾驶,而是人工智能公司。

自动驾驶是一个功能,人工智能是公司的一个能力。前者是做需求开发,后者是整个造车思路的转变。

理想希望用的是 AI 的能力实现自动驾驶+X。而不是通过自动驾驶来创建 AI。我觉得这是端到端开始后,理想思考问题的本质变化。

成为一个 AI 平台级汽车公司需要需要具备四个核心能力:研发能力、计算平台、训练平台、车辆需要卖的足够多。

可以看到理想目前在这个四个领域分别都有一定的闭环能力。包括争议较大的算力,如果严谨的说目前理想智能驾驶算力是 2.4EFLOPS 左右,但是储备算力有 4.5EFLOPS 左右。

这些和理想技术平台切换到端到端以及成为平台级公司的关键,当然自动驾驶只是理想的一个开始。


4|最后,如何更好的理解系统 1、系统 2,甚至还有系统 3?

《思考,快与慢》书中,丹尼尔提到人类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对应的就是理想的端到端,也就是可以学习出来像人条件反射、肌肉反射的能力。

目前系统 1 训练是从 12 亿数据库里,理想设定了一个「老司机的数据」筛选库。凭借研发、产品和整车主观评价团队制定标准,然后再通过打分抓取数据,这里的数据量最后大概只有 3% 。

系统 2 主要兜底端到端处理不了的 5% 的特殊场景。但两者的训练方式不同,系统 2 需要学习的是互联网各大文献书籍、驾驶技巧与规则、人为精标数据三种。它更像一个 ChatGPT 一样,实时学习并且有对话交流能力,辅佐系统 1 。

系统 3 就是一套自生成的题库,像每次摸底考试一样不断验证系统 1、2 的能力。是一个重建+生存式的世界模型,可以做到类似 Alpha-GO 的强化学习能力。
新出行理想社区
理想L6
理想L7
理想L8
理想L9
理想MEGA
理想端到端VLM辅助驾驶
理想L6
指导价:24.98-27.98万
  • 车系详情
  • 配置参数
3月4月销量连续第一,4月不仅拿到了周榜第一,更是以国内+海外整体月销4.1w台,断崖式领先第二名,成为新势力中唯一(理想早就破过4万了,5万都破过,有一个月差
李霸天:1. 旗舰大 SUV 的竞争白热化;2. 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反扑。先聊聊第一个,旗舰大 SUV 的激烈角逐,不仅是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更可能是这
新出行一图 | 一图看懂增程市场热门车型
进入社区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 赞赏
  • 3
    点赞
  • 3
    抢沙发